爱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好小说网 > 烽火1937,从黄埔开始 > 第18章 根据地建立(上)

第18章 根据地建立(上)

红石峪的清晨是被鸡叫唤醒的。*3-y\e-w·u~./c_o-m¨

陈天睁开眼时,天刚蒙蒙亮。他和几个独立旅的士兵被安排在一间空置的石屋里,地上铺着厚厚的干草,散发着阳光和草木的清香。身侧,张大山鼾声如雷,怀里还紧紧抱着他那把卷了刃的鬼头刀。

走出石屋,山风带着微凉的湿气扑面而来,夹杂着远处传来的碾米声和隐约的歌声。陈天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往高处走,整个红石峪渐渐展现在眼前 —— 依山而建的石屋错落有致,屋顶的茅草被炊烟熏成了深褐色;几条山泉顺着石渠流淌,滋养着坡地上开垦出的小块梯田,地里种着玉米和红薯,绿意盎然;村口的大槐树下,几个穿着灰布军装的红队战士正擦拭枪支,动作娴熟而认真。

“陈旅长起得早啊。”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陈天回头,见老赵正扛着一把锄头从坡下上来,裤腿上沾着泥土。“赵先生这是?”

“去看看水田里的秧苗。” 老赵放下锄头,抹了把汗,“山里土地薄,得精心伺候着,不然到了秋天大家都得饿肚子。” 他指了指不远处的碾房,“伤员都安置好了,我们的李大夫说,周副旅长的烧退了不少,多亏了你那‘特效药’。”

陈天想起自己动用的那支现代抗生素,点了点头:“能好转就好。”

“李大夫想跟你讨教讨教那药的用法。/x~t,i¨a~n\l*a`i/.`c/o,m·” 老赵笑着说,“他行医几十年,从没见过见效这么快的药。”

两人正说着,碾房方向传来一阵喧哗。陈天和老赵赶紧走过去,只见周安邦被两个红队战士搀扶着站在门口,脸色虽然还有些苍白,但眼神清亮了许多。

“旅长!” 周安邦看到陈天,激动得想敬礼,却被陈天按住了。

“好好养伤,别乱动。” 陈天上下打量着他,“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谢谢旅长。” 周安邦的目光扫过周围的红队战士,眼神复杂,最终落在老赵身上,郑重地鞠了一躬,“多谢赵先生和红队的搭救。”

老赵连忙扶起他:“周副旅长言重了,都是抗日的弟兄,应该的。”

这时,李石头兴高采烈地跑了过来,手里捧着一个豁口的粗瓷碗:“旅座!您尝尝这个!红队的嫂子们蒸的红薯,甜得很!”

陈天接过碗,刚咬了一口,就听到一阵清脆的笑声。只见几个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孩子围着张大山,好奇地摸着他背上的鬼头刀。张大山则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像是在讲战斗的故事,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张营长这是成孩子王了。” 老赵笑着说。

陈天看着这一幕,心里涌起一股久违的暖意。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从台儿庄到鹰愁涧,他见惯了太多的死亡和绝望,红石峪的这份宁静与生机,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他疲惫的心灵。?白`马`书/院? *嶵^鑫·漳~劫!更!欣^快,

“陈旅长,这边请。” 一个穿着白褂子的中年汉子走过来,正是红队的李大夫,“想跟您请教一下那抗生素的用法。”

陈天跟着李大夫来到一间用作医务室的石屋。屋里陈设简单,几张木板搭成的床上躺着伤员,有独立旅的,也有红队的。李大夫拿出一个小本子,认真地问:“那药是不是对所有伤口都有效?一次用多少合适?有没有什么忌讳?”

陈天尽量用那个年代能理解的语言解释:“这药主要是防止伤口发炎,用量不能多,成人一次一支就够了,用多了反而不好……”

正说着,青鸢端着一个木盆走了进来,里面放着刚洗好的绷带。她看到陈天,愣了一下,随即低下头,将绷带放在桌上,转身就要走。

“青鸢姑娘,” 陈天叫住她,“你的伤怎么样了?”

青鸢的脚步顿了顿,低声道:“不碍事了。”

李大夫在一旁笑道:“青鸢丫头昨天还帮着照顾伤员,换药、包扎,比我们这些大男人都细心。”

青鸢的脸颊微微泛红,快步走出了石屋。

陈天看着她的背影,又看了看屋里正在互相帮忙换药的独立旅和红队伤员,心里明白,两支不同背景的队伍,正在这片小小的山村里,慢慢融合在一起。

下午,陈天组织独立旅的士兵帮着红队修缮防御工事。张大山带着几个士兵在山口加固石墙,李石头则指导红队的战士制作简易地雷,孙小虎和红队的电讯员凑在一起研究电台,时不时传出争论声和笑声。

陈天和老赵坐在山坡上,看着忙碌的人们。

“赵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