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红石峪能坚持到现在,不容易。” 陈天感慨道。
老赵叹了口气:“难啊。刚开始就我们几个人,缺枪少弹,粮食也不够。是山里的乡亲们帮衬着,送吃的,掩护我们,才慢慢站稳脚跟。” 他看着远处的群山,“日本人来扫荡过好几次,烧了我们的房子,抢走了粮食,但只要人还在,我们就还能再建起来。”
“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 陈天说,“谁真心抗日,谁把他们当人看,他们就跟谁走。”
老赵点点头:“陈旅长说得对。你们在黑石峪救了那么多乡亲,在迷魂沟又敢跟佐藤大队硬拼,这在红石峪都传开了。现在大家都知道,独立旅是真心打鬼子的好队伍。”
傍晚时分,炊烟在红石峪上空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村口的空地上架起了几口大锅,红队的炊事员和村里的妇女们一起忙碌着,锅里煮着玉米粥,蒸着红薯,还有难得的几块腊肉 —— 是昨天伏击日军运输队缴获的。
开饭时,独立旅的士兵和红队的战士、村里的乡亲们围坐在一起,不分彼此。张大山正和一个红队的年轻战士比试掰手腕,引来阵阵喝彩;李石头则眉飞色舞地给孩子们讲迷魂沟的战斗,把自己炸日军的场面说得天花乱坠;青鸢安静地坐在角落,给一个受伤的小战士喂粥,动作轻柔。
陈天端着一碗玉米粥,坐在老赵身边。月光洒在空地上,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
“陈旅长,” 老赵忽然开口,“以后有什么打算?”
陈天沉默了片刻:“还能有什么打算,接着打鬼子。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能让他们在咱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
“好!” 老赵举起碗,“为了打跑小鬼子,干一碗!”
“干!” 陈天和他碰了碰碗,滚烫的玉米粥滑入喉咙,暖了胃,也暖了心。
夜深了,喧闹渐渐平息。陈天站在山口的哨位旁,望着远处漆黑的群山。他知道,这份宁静只是暂时的,日军的报复迟早会来,红石峪面临的考验还在后面。
但此刻,听着身后石屋里传来的鼾声和远处隐约的虫鸣,陈天的心里却前所未有的踏实。他不再是孤军奋战,在这片土地上,有无数和他一样渴望和平、勇敢抗争的人们,他们就像这红石峪的石头一样,坚硬而顽强。
夜风拂过,带来了玉米和泥土的清香。陈天握紧了腰间的驳壳枪,目光坚定地望向黑暗深处。无论未来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会和这些可敬的人们一起,战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