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每天至少4次眼神接触,但他会在明灼低头做题时,用目光描摹她睫毛投下的阴影整整14分钟。
她永远都不会知道,爱意其实会随着时间递增,每一个今天都比昨天更离不开她所以——
他每一天都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同时偷偷准备好铲子——
万一哪天她要收回,
至少能体面地自己挖出来。
“说话。”明灼轻捏了下他耳垂。
祁晞佑牵了下唇角,“我曾经计算过你能喜欢我多久。”
这话实在有些没头没尾了,但明灼燃起丝兴致。
“怎么算的?”
小猫老师不愧是优等生,第一个问的居然不是“多久”,而是算法。
“待会儿教你。”祁晞佑黑眸中划过丝无奈,眼神勾她,“不好奇结果?”
“嗯,结果是?”
“一辈子。”他轻声说,“这是数据得出的结果。”
“但我要你的。”
算法要有公式作为基础,而她的喜悲是让所有公式失效的唯一条件。
“我的啊……”明灼若有所思,想了半晌得出结论,“目前来说,这个数据可以信赖。”
如果对象是你的话,心动的时长或许真的是一辈子。
窗外最后一片雨云散去时,徐亦鹤的摇滚乐正好切到《Young Aiful》。少年在月光与电子乐交织的阴影里,吻住了他永不凋谢的玫瑰。
你是我的奇异点 ,所有逻辑在你面前坍缩成,一句本能。
————————
关于她能喜欢我多久,祁多多的算法如下:
1. 初始变量
设喜欢为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L(t),初始值 L(0) = 100%。
2. 影响因素
- X? = 见面频率(单位:次/月)
- X? = 消息回复速度(单位:分钟)
- X? = 共同记忆密度(单位:个/月)
- X? = 不可抗力因素(异地、家庭、未来规划)
3. 衰减模型
假设喜欢的自然衰减率为 λ(默认值:0.5%/天),但可以被以下因素修正:
- 见面(X?):每见一次,L(t) += 5%
- 秒回(X? ≤ 3min):每次,L(t) += 0.1%
- 回忆(X?):每新增一个共同记忆,L(t) += 1%
- 不可抗力(X?):若异地,λ × 1.5;若未来规划冲突,λ × 2
4. 临界点
当L(t) ≤ 30%,系统判定“危险区”,需紧急干预(如见面、长谈、重大惊喜)。
当 L(t) ≤ 10%,系统提示 “即将终止”,建议备份聊天记录,准备体面告别。
5. 特殊修正因子
- 明灼效应:当她突然笑、主动发消息、或说“想你了”,L(t) += 随机(5%~20%)
- 作死操作:冷战超过48小时、己读不回超过5次、说“随便你”,L(t) -= 10%~30%
6. 最终公式
L(t) = L(0) - λt + Σ(X?×5 + X?×0.1 + X?×1) + {随机扰动}
7. 计算结果
祁晞佑在草稿纸上算了三遍,最终得出结论——
“如果按这个模型,她应该会喜欢我一辈子。”
【补充说明:
- 上述公式仅适用于“明灼”个案,不具备普适性。
- 喜欢无法真正被计算,但计算本身,就是喜欢的证明。
-最终解释权归祁晞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