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到年底,新年就是新帝改元后的第一年,恩科取仕一般在二月中下旬,各地举子已经开始陆续赶赴京城准备参加恩科会试,皇帝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自然就是打算让他们在会试中,就开始变更考试内容和方向。
这个改动有点大,若无皇帝的明确指示,他们还真是不敢随便做主。
慕容枫早就料到他们会如此行事,倒也不勉强,干脆地说道:“为保会试公平起见,考题就暂不公布,待会试开考前,考官入帘封院之日,朕让人将考题直接送入贡院之中吧!”
“这……”众臣虽然想说这会试就由皇帝出题之事自古未尝见过,可是也没有哪条规定说不能由皇帝出题,殿试都可以,那会试有何不可?
只是如此一来,苦的就是这届考生了。
可怜他们还以为,这次恩科取仕,是多了一次会试机会,谁能想到,居然还会有这种高难度的考试改革呢?
皇帝都不给他们出题方向让他们讨论,而是干脆利落地大包大揽了全部试题,更是让他们想要给亲朋好友子弟门生透个方向都没辙,只能回去让大家多看看理政实务和这两年的邸报,或许能从中寻找到皇帝的出题方向。
至於后来皇帝再提同时重开武举之事,群臣们也无心再与他争辩,自是无不赞同,纷纷称颂皇帝英明远见,决胜千里云云。
慕容枫退朝之后,却去了坤宁宫中,摒退左右,对着沈青叶长叹一声。
“有时候,朕都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那些年轻的御史,敢说敢言,却又缺乏经验,人云亦云,容易被人利用。而那些经验丰富的老臣们,固然老成持重,是国之栋梁,可他们先前被父皇……以至於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听着他们口口声声称颂於朕,朕却感觉不到一点儿真心……”
沈青叶却忍不住噗嗤一下,说道:“陛下你是想多了吧?大臣们能做好本职工作,不贪不腐,兢兢业业,已经是合格的臣子。你却要他们既能干还要敢给你挑刺,便是直言如魏征,也差点被唐太宗给砍了呢!”
这当了皇帝果然会变得贪心,既要又要,跟打工人要真心……真是想得美。
慕容枫苦笑道:“太宗皇帝有长孙皇后,朕也有梓童这般贤内助,却无魏征这等直言敢谏的忠臣能臣啊!”
沈青叶说道:“世上都是先有伯乐,方有千里马。如今陛下主政,开科取士,便可按照自己的心意来,选拔有才之士,方能改变朝堂风气。这等事,急不来的。”
慕容枫点点头,他何尝不知,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可他刚过登基,想要大换血是不可能的。
若是从前他身体康健,能够辅佐父皇处理政务,在朝堂中有自己的人手,自不会像现在这版艰难,可当初因为他体弱多病,难以支撑,故而东宫的属官几乎成了摆设,有才之士不愿去,被硬派来的都是混日子的,整日钻营想着法离开东宫,导致东宫门下的人手雕零,难当大任。
就这样,他身体好一点的时候,先帝还会交给他不少奏折,让他协助办理,让众臣看到他对太子的信任和看重,表现得若非太子先於他离世,绝不会变更储君。
当然,在先帝的计划中,太子若是三十岁过世,那前面几个成年皇子都已被派去就藩,后面的小皇子们年纪尚幼,都不足以承担储君之任,他便可以借着爱子早逝之痛,再拖个十年八年立储,总不会让储君强大到能够威胁到他的帝位的地步。
可人算不如天算,他抢了慕容荻为太子找来的传说中的鲛人,以为可以求得长生不老,青春永驻,结果却毒发身亡,暴毙当场,甚至连一句遗言都没来得及留下,枉费了那么多的算计,最终真真是死不瞑目。
会试将由新帝亲自出题,意在选拔务实之才的消息,最终还是传了出去。
一时间《齐民要术》丶《农桑辑要》丶《水经注》丶《河防通议》丶《至正河防记》丶《王祯农书》丶《梦溪笔谈》等等平时不被考生们重视的“闲书”丶“杂书”,都买断了货。
书坊的老板们赶紧让人加印了一批又一批,库存的纸都用光了,还赶不上卖的快。
就有些到得晚的考生,忍不住抱怨起来:“子曰三年无改於父道,是为孝也,新帝方才登基,就大举变革科举取仕之道,岂非不孝?”
就有人赶紧捂住他的嘴,看到周围的纷纷远离,气恼地骂道:“你自己想死,可别连累大夥儿。京城重地,耳目众多,你没听说有的大臣在家中闺房私话,都能传入皇帝耳中。你还敢说皇上不孝,简直是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