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好小说网 > 穿成首富之女后 >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八章

反正在他们的施工计划中,修路工都是轮班制,而铺路和压路的工序也不是同时进行,让空闲的工具和耕牛发挥更大的作用,将他们发出去的工钱又赚了回来,完全就是无本生意,毫不吃亏。

看到锦衣卫细细描述沈氏如何安排民夫修路和耕种交叉进行的工期,连皇帝都不得不服。

这看似漫天撒钱的败家女,真是左手撒钱,右手收钱,看着大方无比,实际上真是把人算到了骨子里。

皇帝就有些不明白了。

明明一开始只有沈氏拿出了那么多钱,可这钱花到民夫身上后,民夫们又转手花到了沈氏的货物上,这一进一出之间,沈氏看似收回了自己花出去的钱,可最后不光民夫白吃白喝了一路,还赚回了农具和衣物等生活物资,而沈氏不光没亏钱,还卖出了旧货收购了新货,再南来北往地倒卖一回,又不知能赚多少钱。

为何明明没有多投入的钱币,可百姓手里的东西多了,沈氏的货物也多了不说,还多出了一条原本该耗资巨大的水泥官道。

这凭空让“钱生钱”的本事,就教一直认为自给自足,有多少花多少,拼命节俭攒钱都攒不下来的皇帝眼都红了。

难怪户部尚书和侍郎们,私下里都说,太子妃其实才是沈家的“聚宝盆”成精了吧?

沈青叶知道有锦衣卫在调查修路的事,她也没让人拦着,遮遮掩掩只会让皇帝的疑心病更重,反而是正大光明地让他们看着,所有的工序到账目,都毫无隐瞒,坦坦荡荡。

有本事,你们就照本宣科,按照我的法子抄作业,我连水泥配方都给皇帝双手送上,还差这点施工管理模式吗?

她越是如此光明正大的操作,那些锦衣卫和地方胥吏就越是不敢下手。

原本那些习惯了从征发民夫劳役,到施工中敲诈勒索,偷工减料的胥吏,这会儿都没法做这些习惯性的小动作了。

因为太子妃安排的人,每日都会将上工的名单张榜公示不说,还都是按照这些人的工作量每日结算工钱,根本就不用经过他们的手,让他们想揩油都揩不到。

以前那些民夫为了逃避劳役,都不惜花钱代工,其中就有不少可操作之处,让他们能够中饱私囊。

可现在能够去工地干活,就能管饭,管的还不是一般的稀粥水就窝头,而是正经的馒头米饭两菜一汤,就是寻常地主家也没这样能天天见油荤的吃法,当然让没见过世面的百姓们趋之若鹜。

至於偷工减料……沈氏自带工料,那些水泥的配方,只有沈氏和官府的工坊有,下面州府想弄点“料”都弄不到,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指望着沈氏修完路之后,从他们那买些水泥来,给自己的府城县城里修路修城墙。

毕竟,但凡见识过水泥路的人,谁都不想再走自家的石板路和黄泥路。

沈青叶这一路的官道修过去,沿途接下的水泥订单,都预约到了两年之后的产量,收下的订金数额,就连锦衣卫看了,都咋舌不已。

户部的大佬们成日里喊穷,喊着国库没钱,可这各州府的豪商们花起钱来,完全连眼都不眨,一掷千金算什么,上万两银子砸下去的都比比皆是。

皇帝看了都得说,原来穷得只有朕自己?

结果皇帝原以为得修个十年八年的路,陆陆续续的,在一年之内就修得差不多了。

这还是因为水泥的产量着实没跟上,否则还能再快一点。

毕竟前期的水泥,大多是从辽东的火山灰和三晋之地的煤渣和石灰石烧制而成,由於运力有限,道路不通,导致京都并不快。

可到了中后期,沈青叶在向皇帝献上了水泥配方后,就干脆和各州府的采石场合作,由他们开采石灰石,她这边只出技术人员教他们如何烧制熟石灰,如何制造粉碎机磨粉,至於最后的混合比例和配方,则由官方和沈氏的人牢牢掌握在手中。

如此一来,分工合作,既提高了开采的效率,也提高了修路的速度。

更扩大了赚钱的范围。

参与到修路中的人,从一开始单纯的民夫工匠,到后来多了商人,多了采石场的石匠,多了各州府修城铺路的工人,也吸引了更多的地主和商人们参与其中。

皇帝看到与之相关的人员名单时,一开始还觉得是锦衣卫小题大做,等看明白了之后,都不禁有些恍恍惚惚。

朕明明只是让太子妃修一条官道而已,怎么就变成了一个……产业链?

产业链这个概念,还是沈青叶提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