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耿大将军这会儿虽然还没有总结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战术思想,却已经按照这个思路在执行。
这是身经百战的老将的直觉,但凡他能看到的战机,就绝不会错过。
这种箱式战车其实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在军中装备,甚至有非官方的“义军”凭借战车战术,抵御了金兵当时号称战无不胜的重装骑兵拐子马。
作为步兵居多的大昭军,当初能战胜北蛮人,将其驱逐出中原,靠得也是血肉长城和这些简陋却实用的战争军械。
这种战车是在炮车的基础上,在四面安装盾牌,炮手和弓弩手在车上进行操作,攻击远处的敌人,四面的护板上还开孔安置长枪,用以进攻贴近的敌人,可谓远可攻丶近可守的移动堡垒。
只要几辆战车连成一排,就能形成一道临时的防御工事,阻碍北蛮人的骑兵进攻。
就算北蛮人的骑射再好,对上这种刺猬似的战车,也是无可奈何,稍不留神还会被打得落花流水,故而一看到战车推进,他们宁可换个地方劫掠,也不愿去碰这个带刺的铁板战车。
以前因为战车自重缘故,对道路要求很高,泥地和山坡都很难通过,而如今有了太子妃派人送来的水泥铺路,简直就是专门为此打造,喜得耿大将军亲自带人出兵,看着炮车轰得北蛮人落荒而逃,当晚回去就写了奏折请功之馀,也不忘大肆赞颂太子一番。
毕竟,太子妃和太子夫妻一体,他身为边将,自是不能提及作为商户的沈氏在其中的作用,免得被御史抓住,非说他官商勾结,而无视此番取得的战果。
在他看来,夸沈氏和太子妃都是引火烧身之举,唯有夸太子,等於夸皇帝圣明,有识人之明,还后继有人,国本稳固,如此肯定最是安全不过。
而皇帝此时此刻看着锦衣卫和户部送来的密函和奏折,再加上三边重镇的捷报奏章,说不上是喜是忧。
就连身边侍奉多年的总管太监马德胜都不敢吭气,小心翼翼地低头垂首,凭着经验,从皇帝的呼吸声中,都能感觉到这绝非高兴的表情。
“这条路,修了不到一年,跟着去的民夫,从一开始征发徭役,到后来流民主动参与,甚至有不少人,跟着一路北上,最后干脆在北疆落户,申请垦荒屯田……”
“德胜啊,你说,当初朕下旨让关内和四川迁徙十万人屯边垦荒,不到三年,就跑了一半。”
“如今这些人,却自愿拖家带口,一边干活一边去边镇垦荒,这是为什么呢?”
皇帝的声音清淡冷漠,虽有疑问,却听不是喜是怒。
马德胜只觉得冷汗从后背滑下,却连动都不敢动一下。
“先前那些愚民不懂得皇上的恩惠,如今时间一久,见边镇垦荒的人得利,明白皇上的用心良苦,自然也就想着去了。”
他想了想,还是补充了说道:“听闻太子殿下在让人修路之时,让人广为传颂陛下的德政,那些老百姓才晓得,去边镇垦荒并非流放发配,而是给他们分田地呢!”
“以往那些官员只知道一味驱赶百姓迁徙移民,却未曾说明陛下的德政善心,才让百姓误会,擅自逃亡。而太子殿下最知陛下心意,又有……跟着帮那些农户垦荒,他们得了好处,自然也就明白这是好事,如此一传十十传百,方有今日之盛况。”
“皇上洪福齐天,恩泽四方,万民归心,必能佑我大昭千秋万代,太平盛世!”
说了几句之后,感觉到皇帝似乎并无怪罪之意,马德胜也越说越流畅,彩虹屁流水般滔滔不绝,大有浑然天成,一泻千里之势。
皇帝听得神色阴晴不定,最后,呵呵一笑,打断了他的话。
“太子给了你多少好处,让你如此替他说话?”
“噗通!”马德胜一张老脸瞬间变得煞白,跪倒在地上,连磕了几个响头,战战兢兢地说道:“皇上圣明!老奴绝无收取太子任何好处之事,还望皇上明察!”
他这几下磕得又重又快,丝毫没有偷奸耍滑,额头瞬间红肿一片,甚至流出血来,模糊了一双眉眼。
连看着前方的地砖,都是一片血红。
可他连头也不敢擡,血也不敢擦,只能一个劲申辩,自己绝对绝对没有收取太子的任何好处,只是一心为皇上着想,绝无他意。
也不知磕了多少个头,流了多少血,马德胜眼前一片模糊,连头都变得无比沈重,晕晕乎乎之际,才听到皇帝哼了一声。
“起来吧,朕不过问问,你这般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