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石时代的录音棚里,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混音师摘下耳机,冲着控制室里的吕睿比了个大拇指。+齐·盛·小-说!网` ,更¢新-最.全′
最终版的《疯狂的石头》,成了。
经过“大师级配乐库”和顶级录音棚的加持,整部电影脱胎换骨。
吕睿用“鬼才剪辑术”将多线叙事玩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魔术,配上那些天衣无缝的音乐,电影的节奏感和魅力,已经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
北京,某国内一线发行公司,豪华的内部看片室。
吕睿和刘国栋坐在后排,紧张地搓着手。
当片尾字幕升起,灯光亮起。坐在第一排,被称为“李经理”的微胖中年男人摘下眼镜,揉了揉太阳穴。
“李经理,怎么样?这片子……”刘国栋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充满了期待。
“老刘啊。”李经理慢悠悠地开了口,语气里带着一种长辈教训晚辈的油腻,“还有这位……吕导演是吧?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电影,不是这么拍的。”
吕睿面无表情:“哪里不对?”
“哪里都不对!”李经理像是被踩了尾巴,音量瞬间拔高,“第一,没明星!你看看现在市场上卖座的片子,哪个不是大腕撑着?你这两个主角,一个光头,一个黄毛,谁认识?谁会为了他们买票?”
他顿了顿,喝了口茶,继续指点江山。
“第二,方言!一口重庆话,出了川渝地区,谁听得懂?电影是大众艺术,你搞得这么小众,怎么卖?”
“第三,故事!乱七八糟,几条线晃得人头晕!我看了半天,到底谁是主角?那块石头传来传去的,想表达什么?主题呢?思想性呢?”
李经理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吕睿。_j_i*n*g+w`u¢b.o?o.k!._c`o_m*
“年轻人,我给你个忠告。想拍电影,多学学人家冯导。贺岁片,大场面,大制作,大明星,再加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俏皮话,那才叫电影,那才能挣钱!你这个东西……不行。”
他挥了挥手,像是在赶苍蝇:“行了,就这样吧,我后面还有个会。”
“冯小刚?”
“2001年,确实是他的天下。但这帮蠢货看不懂,这部电影的价值,恰恰在于它跟冯小刚的所有电影都不同。”
“他们不是不懂,他们是不敢。”
吕睿和刘国栋,像两个斗败的公鸡,被请出了金碧辉煌的大楼。
他们不信邪。
第二天,他们去了另一家公司,得到的回复大同小异。
第三天,第四天……
一个星期下来,他们跑遍了北京城里所有叫得上名号的发行公司,得到的只有拒绝、嘲讽和数不清的白眼。
最后,他们把所有希望都押在了行业巨头,中影集团。
“只要能见到韩三爷,只要他肯看十分钟,就有希望!”刘国栋给自己打气。
结果,他们连韩三爷办公室的门都没摸到,就被一个画着精致妆容的秘书拦在了走廊上。
“找韩总?”秘书上下打量着他们,眼神里的轻蔑毫不掩饰,“有预约吗?你们的片子,是哪个公司的项目?导演在哪获过奖?”
刘国栋结结巴巴地解释着。`1′4~k¢a·n¨s~h!u!.,n+e!t·
秘书听得不耐烦,直接打断他:“韩总只见成熟的大导演,或者是有国际奖项加持的新人。你们这种……连公司都没有的草台班子,还是先去跑跑电影节吧。”
她挥了挥手,叫来了保安。
现实的冰冷,比北京冬天的寒风还要刺骨。
傍晚,北京一条胡同的马路牙子上,刘国栋这个在罗汉寺厂几百号工人面前都没掉过一滴泪的汉子,抱着那个装着电影拷贝的铁盒,哭得像个孩子。
“睿子……我是不是错了……我不该信你……我把工人们最后的遣散费都搭进去了……”
他哽咽着,拳头狠狠砸在自己腿上。
“这么好的东西……这么好的电影……为什么……为什么他们连看一眼都不愿意啊!”
吕睿沉默地坐在他身边,递过去一根烟。
他抬头看着北京灰蒙蒙的天空。
*哭吧,哭出来就好了。*
*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电影的错。是这个时代的错。*
*他们还在迷信权威和过去的成功模式,而我们,走得太快了。*
*系统……120天的倒计时,还剩下最后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