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谦有些诧异地看着女儿,然后心里有些闷得难受,小小年纪能说出这种话,看来这三年她心里肯定经受了不少痛苦。+l/a+n\l_a¨n^w\e¨n+x!u^e^.\c¨o~m¢
他温声回道:“不管那么多,这些事情跟咱们家没关系。”
谢成君一笑:“爹,怎么会没关系呢,历来前朝后宫从不分家。宫里的任何变动,都会影响到我们家。
外头不安定,我如何在家里清修。”
谢谦沉默下来,他忽然意识到,他这个女儿是没有办法安心在家清修。
就像他一样,他三年不出门,却从未放弃收集京城的信息。
女儿三年不出门,一个人在芝兰院琢磨了好多事情。
谢谦回头看了一眼儿子和侄子,正在偷听的堂兄弟两个立刻低下头看文章。
谢谦最近经常跟女儿谈论朝堂的事情,谢成谨和谢成贤每天偷听,渐渐明白了很多事情。
谢成谨非常佩服姐姐,整天窝在家里,却能琢磨明白这些事情。
姐姐跟父亲太像了。
哎,要是姐姐是个男孩子就好了,姐姐承袭爵位,家里至少还能继续两代富贵。
谢成贤心里有些发慌,大伯父和堂姐似乎对杨家都有敌意。??看?&t书!屋?D?小¥说¨3网¤£ *最|?$新(章?节`,更2?!新?*′快e@
他夹在中间真的太难受了,他希望谢家越来越好,也不希望杨家倒台。
可是听堂姐和大伯父谈话,好像杨家又烈火烹油一般。
文昌侯、承恩伯、太师、吏部尚书,看看这一串头衔,哪个拿出去都让人不敢小觑。
全部在一个人身上……
谢成贤读的史书也不少,心里更慌了……
谢谦看向侄儿:“成贤,你记住了,你姓谢。如果杨家给你沾光,你就去沾。
小事情你可以帮他们做,如果杨家要动咱们家的根基,你的立场不要歪了。
杨家对你好,不是因为太太是杨太师的堂妹,而是因为你祖父是陛下座下大将、御林军统帅。
你姐姐说得对,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只有利益交换。
普通人家尚且斤斤计较,皇家、朝堂,更是分毫不让,因为动辄关系到生死。”
谢成贤有些心虚:“大伯父,我知道了。”
谢谦嗯一声:“好好看文章。”
他不再管子侄,而是给女儿读书听。
今天读的是一本游记,这游记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当今陛下。\s.h′u?q·u?n′d_n¢s..^c,o·m-
游记写的是当年夏元帝和皇后带着太子在外流浪的日子,人家流浪凄凄惨惨,这两口子流浪都跟游历似的。
夏元帝当乞丐的两三年里,走遍了大江南北,自己画了非常清晰的山河舆图。
他还帮老百姓改农具,帮大家提高田亩产量,甚至还亲手救过难产的妇人。
谢成君听得津津有味,心里佩服起来,陛下确实一代雄才。
可是他斩了外祖父一家,谢成君在佩服他的同时,也对他保持敌意。
但他前一阵子在郑家又帮她解围,夸她孝顺,而且一首对六皇子帮谢家的事情睁只眼闭只眼……
谢成君心里复杂起来,果然,能做皇帝的人都是让人琢磨不透的。
谢谦见女儿的表情总是变化,假装没看见。
自从他知道岳父的死因是因为觊觎皇后,谢谦开始不动声色地告诉女儿一些皇帝心系百姓的壮举,化解女儿心里对皇家的仇恨。
上一代人的恩怨,跟女儿没关系。
夏元帝的游记写得很不错,风趣幽默、老少皆宜。
谢成君听了两刻钟才出言:“爹,读了这么久,您嗓子肯定累了,歇会儿吧。剩下的,明儿我去芝兰院,让丫头读给我听。”
谢谦放下书本:“那你自己玩会儿,我看看他们两个看文章看得怎么样。”
谢成谨和谢成贤头皮一紧,刚才哥儿两个也在偷听游记。
谢成君笑了笑,让云嬷嬷拿来处理干净的竹篾,她继续编花篮。
之前编的都是小花篮,这次她想编个大的。
葡萄架下西个人都忙碌的很。
与西院的安宁和谐不同,二房谢琼华听到陛下给愉郡王和郑青瑶赐婚,一个人躲在屋里生闷气。
沈氏听说女儿生气,先把女儿的丫头婆子叫过去审问,这才知道原因。
她很严肃地警告丫鬟婆子:“把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