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反倒没那么显眼了。
以郑家在京城的地位,是断不可能再出皇后的。既然如此,赐给愉郡王也不错。
愉郡王小小年纪就是郡王,且他无父无母,郑家女没有公婆管束,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跑不掉。
再者,愉郡王的父亲是为了朝廷而死,只要愉郡王不造反、不跟皇帝对着干,他父亲的遗泽能照顾他一辈子。
陛下果然看中郑家,给郑家女赐了门很实惠的婚事。
谢成君午休起来后听到这个消息,坐在那里思考问题。
陛下之前一首反对同源血脉成婚,怎么忽然答应了昌郡王世子和寿光县主的婚事?
同源血脉这个口子松了,杨家肯定会想方设法送孙女进宫!没有嫡出孙女,总有外孙女,庶出孙女。
如果杨家女进宫,那以后太子妃和太孙妃都是杨家女,杨太师权倾朝野,对太子来说倒是好事,对江山来说可不一定是好事。
陛下总不至于为了保太子的地位,置江山于不顾。
谢成君想了一会儿后起床去找她爹。
谢谦正在葡萄架下闭目养神,旁边谢成贤和谢成谨在看以前京畿解元郎们写的文章。
谢成君缓慢走到跟前喊了一声:“爹。”
谢谦嗯一声:“坐。”
谢成君自己找到地方坐:“爹,宫里的事情您怎么看?”
谢谦反问:“你怎么看?”
谢成君想了想之后道:“爹,我觉得陛下不会这么昏庸。”
谢谦哦一声:“也不一定,人老了都会犯糊涂的。”
谢成君摇头:“爹,不管陛下杀了多少人,可他对老百姓确实不错。一个心里装着黎民百姓的皇帝,不会任由杨家一家独大的。”
谢谦看着女儿:“继续说。”
谢成君知道堂弟在这里,也不避讳:“爹,陛下对百官刻薄,对百姓很宽厚。
依我看来,郑家、杨家和庞家,都不可能出太孙妃。”
谢谦笑一声:“可是寿光县主赐给了昌郡王世子,下一步,杨家会想方设法送孙女或者外孙女进宫。”
谢成君想了想之后道:“爹,我觉得昌郡王世子可能要倒霉了。”
谢谦讶异:“何出此言?”
谢成君笑道:“爹,陛下登基这么多年,他可曾无缘无故给人好处?”
谢谦想了想之后道:“确实没有。”
谢成君笑起来:“陛下无缘无故给他破例,若没有条件,岂不成了朝令夕改。
如果昌郡王世子因为这门婚事失去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那些蠢蠢欲动的人就会掂量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