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庚突然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张泛黄的地契。“这是光绪年间的,” 他指着上面的印章,“刘维桢当年买粮道街的宅子,用的是‘漕平银’,每两比市价多付三分。” 地契的角落画着个小小的元宝,旁边写着 “十八枚”,楚明突然想起暗门里的木箱,不多不少正好十八个。
晚饭时,彭幼南的儿子突然送来盒点心。油纸包上印着 “汪玉霞” 的字号,里面的绿豆糕却被换成了叠纸币 —— 中央银行的 “法币”,每张中间都夹着片金箔,拼起来是幅胭脂山的地图。纪白用镊子夹起金箔,发现背面刻着极小的字:“今夜三更,汉阳门码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楚明将纸币对着灯光,水印里显出艘轮船的轮廓,船身上的 “楚江号” 三个字,与账簿里记载的 “三船” 之一吻合。他突然想起叶蓬办公室的留声机,唱片的标签上印着 “德国造”,但内侧的钢印却是 “上海制造”—— 那是走私货的标记。
三更的梆子声刚响过,两人就往汉阳门码头去。江风带着水汽扑面而来,吹得码头上的灯笼东倒西歪。他们看见彭家兄弟正指挥挑夫搬箱子,每个箱子上都贴着 “五金” 的标签,却被扁担压得咯吱响 —— 明显比同体积的铁器重得多。
“这箱要小心!” 彭石荪的声音在江风中发飘,“里面是‘袁大头’,磕坏了边就不值钱了。” 挑夫的脚步踉跄了下,箱子角撞在石阶上,掉出枚 “孙中山开国纪念币”,银元在地上滚了几圈,停在楚明脚边,背面的嘉禾纹里卡着点金粉。
突然,码头的探照灯亮了。叶蓬的人举着枪冲过来,手电筒的光柱在箱子上扫来扫去。楚明看见李副官接过彭幼南递来的个小木箱,沉甸甸的,上面的锁是 “耶鲁” 牌的,与孔府暗门的锁具同型号。“这点‘敬意’,还请叶司令笑纳。” 彭幼南的声音里带着谄媚。
楚明拉着纪白躲进货栈,栈里堆着些 “亚细亚火油公司” 的油桶,空气中弥漫着煤油味。他透过木板缝看见叶蓬的人开始开箱检查,第一箱里果然是五金零件,第二箱却露出金灿灿的边角 —— 是金条,每根上面都刻着 “足赤” 二字,与暗门里的账簿记载完全一致。
“把这些都运到‘楚江号’上!” 叶蓬的声音带着命令的口吻,“记住,天亮前必须启航。” 他转身时,楚明看见他腰间的皮袋鼓囊囊的,里面的银元碰撞声,在寂静的码头上格外清晰,像是在为这场秘密交易伴奏。
离开码头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楚明摸出枚从货栈捡到的铜元,背面的龙纹虽然模糊,却能看出少了只爪子。他突然想起刘维桢的那句 “七仓五典八商三条船”,原来每个数字都对应着宝藏的秘密,而他们离真相,只差最后一块拼图。
喜欢楚明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