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机器,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大汉都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姚广孝所在意的,是大汉实行的这些政策,是怎么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是怎么将经济拉上来,是怎么让官民相处这么融洽,是怎么让百姓对官府如此信服,并且会全力支持官府的。他更加看重这些基础,在他看来,这些,才是让大汉真正变得强大的原因,也是变得无比繁华,甚至繁华程度已经超过了大明京城的原因。如今他在负责大明新政的推行,但这番了解下来,他发现大明仅仅只是推行那些新政,似乎不行。尤其大明的新政还是在大汉那个政策上打折推行的。是的,这个政策是大汉最初实行的,朱棣拿过来后,并没有全部实行,而是取消了一部分,调整了一部分,并不是完全实行。可以说大明的新政,就像是大汉残缺版的政策。但现在不仅是那个政策了,大汉还推行了许许多多的政策,出台了许多大明都没有的法律,用更多的部门构建出来了不一样的体系。也是这个时候,姚广孝赫然发现,大明想要复制大汉的这些政策,似乎都不可能。不仅是实行新政遭遇的阻碍,就是构建这么多部门,财政的支出,对大明而言就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大明没有那么多的钱财来做这些事情。如今让姚广孝一时无法回过神来的,就是明明他来的是大汉,明明大汉也才不过十多年的时间,但为什么会给他一种他好像来到了一个不同时代世界的感觉?姚广孝也看见了许多在大明没有,却是在大汉看见的新奇玩物,各种让他眼前一亮的小机器。尤其是这里的许多商品的价格,价格都要比大明的低很多,像布匹、粮食、盐以及众多手工品,凡是涉及到基础民生的商品,在大汉的价格都很低。姚广孝还特意去问了问,这才知道,原来只要是生活之中必须要用的那些商品,如粮食、油、盐、衣服等等,大汉都有律法规定,价格必须控制在多少以内,以让绝大部分普通百姓都能够买得起。而对于一些精品,比如精品盐、精品油,以及好的布料衣服这些,价格则会不同。但基础能够保障百姓吃得起,有衣穿的,从原材料提供到成品销售,官府都会强制控价,会由朝廷特定部门,每一段时间进行价格调控,既要保证百姓买得起,又要让卖的人能够有一定的利润。尽管这部分商品的利润低,但胜在每日出量极大。了解到这些,姚广孝一脸的震撼,大汉,已经做到了这个程度吗?在大明,这些可都是没有能够做到的啊,朝廷想要调控什么价格,可并不容易。尤其是那些日常必需的生活品,这个价格在大明就从来没有出现过,他敢保证从来没有过。关键是大汉实行的这些政策,没有任何人反对,每个人都在遵守着,这点让姚广孝无比的震惊。在大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是太正常了。如今他也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这里的街道会那么的热闹,为什么往来的人会那么多了,为什么他随处可见的,都是有人在买这买那的,似乎就不心疼钱一般。随着姚广孝的逐渐了解,他似乎也发现了,那就是大汉的基础民生商品价格确实低,但只要不是基础民生商品,价格就逐渐开始起来了。他在这里喝了一两银子一杯的果汁,吃了三个菜一壶酒就花了五两银子的一顿饭,定做了一身黑色僧衣花了十二两银子。姚广孝这时才逐渐明白,大汉也是有消费区间的,有只需要花二十文钱就能吃饱的饭,也有需要花上千两甚至更多钱才能吃到的一顿饭,有只需要几文钱就能买到的糖葫芦,也有需要几两银子才能买到的糖葫芦。了解之后姚广孝才发现,在大汉,大汉朝廷似乎只在努力的让绝大部分普通百姓能够不被饿死,能够吃得起盐,也能够买得起新衣,但是想要过好,想要更好的生活,大汉朝廷就没有那么多强制的规定。但即便是这样,姚广孝心头既是无比的震撼,又是无比的敬佩。因为在大明,许多普通百姓别说想要吃上盐,穿上新衣了,就连吃饭,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的,在大明,更多的百姓,是连吃饭这么一个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大汉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又怎么不震惊,不敬佩。随着了解的深入,当姚广孝知道这里的那些小工,待遇都有保障时,更加的不可置信。因为在大汉,店家想要雇佣小工,都需要签订合同的,并且还是一人两份,小工也要拿一份,这是一旦爆发矛盾,无法私下调解时,告到官府的证据。在大汉,雇佣合同的草拟,每一个行业都有不同的准则,要是有店家做出隐藏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