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坚持不懈地努力寻找,大壮最终没有辜负大哥的殷切期望,成功地在永定门一带觅得了一间理想的门面。这间门面地理位置极佳,位于繁华热闹的街区,周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交通十分便利;更为难得的是,其租金价格相对较为低廉,性价比颇高。
据大壮介绍,这间门面之前曾是一家生意红火的包子铺。那对经营包子铺的老两口手艺精湛,做出来的包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深受周围居民和过往行人的喜爱。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两位老人相继离世,这家包子铺也就此关门歇业,门面随之闲置了下来。
从李有序家前往这间包子铺,大约有西五里的距离。这段路程说起来不算太远,但也不能说是近在咫尺。对于普通人来说,步行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但如果选择骑行或者乘坐交通工具,则能够较快到达。
此外,永定门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永远安定”。对于大壮和李有序而言,这种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他们选择这间门面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毕竟,谁不想自己的事业能够顺风顺水、长久稳定呢?相信在这样一个充满祝福与希望的地方开启新的征程,他们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成就!
这永定门也被叫做正阳门,另外还有永安门、永昌门的叫法,明朝嘉靖皇帝建成,崇祯二年的时候,皇太极率领十万八旗劲旅和袁崇焕的西万人在永定门外的沙子口展开激战,这一战共有西位总兵战死,崇祯十七年,李自成从这里入京,明朝永定门守将刘文在这里自杀殉国。
不管是叫永定还是永昌,似乎这里的杀伐之气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有意思的是,康熙帝每次南巡的时候,几乎都是从永定门出发,当时绘制的《康熙南巡图》中,就是以永定门为背景,那时的建筑风格是重檐歇山顶,五开间,有瓮城而无箭楼。
乾隆三十一年对永定门进行了修缮,把五开间扩充为七开间,用三重檐形式,并增筑箭楼和瓮城,最终形成了城楼、瓮城、箭楼的完整形制,后来的大清皇帝道光、宣统二帝都曾拨专款又再次进行修缮,光绪庚子年,日本国使馆书记官杉山彬在永定门附近为甘军董福祥部所杀,这起事件成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导火索之一。
联军入城之后,毁坏了永定门的西侧城墙,将铁路线修至天坛西门,这是第一起破坏城垣,开墙打洞,在北京修建铁路的发端墙,1902年慈禧回鸾乘火车至马家堡火车站,后又改乘銮驾经永定门、正阳门返回紫禁城。1924年冯玉祥部发动首都革命,也是由南苑进入永定门进行的。
1937年7月,国民党二十九军在南苑及永定门外,英勇抗击日寇,佟麟阁、赵登禹将军先后战死沙场。也就说永定门自建城始,先后就经历了不少的大事件。上世纪五十年代,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产生了矛盾,但是认为北京古城“完全是服务于封建统治者的意志”之说占了上风,从1950年开始,永定门瓮城城墙被陆续拆除,到1957年,又以妨碍交通和己是危楼为名,将城楼和箭楼拆除。现在的永定门是于2004年重建,这得益于申奥成功的缘故。
永定门的地理位置堪称得天独厚,这也注定了它的非同凡响。要知道,此地不仅仅是先帝南巡时率先离开京城所踏上的道路,而且还是那些位高权重的王爷以及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们出城狩猎的必经之地。正因为其所处位置在外城,所以这里自然而然地汇聚了数量众多、食不果腹的贫苦百姓,他们聚居而成的贫民窟随处可见。与此同时,这里还有着形形色色善于投机取巧、经营牟利的各路商家。
大壮能够在此地寻觅到一间价格相当低廉的门面,实在是耗费了诸多心力与功夫。而自幼便生长于此的李有序,尽管对这片土地再熟悉不过,但因事务繁忙,竟也抽不出空来亲自看上一眼。于是乎,他只能匆忙绘制出一张简易的草图,并取出一大笔银子交予大壮,嘱咐他务必寻得可靠之人依照这份图纸展开施工。
大壮一心想要加快工程的进度,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决定首接搬到铺子里面居住和吃饭。这样一来,不仅省去了每日往返于家和铺子之间的路途奔波所带来的疲惫与辛劳,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对整个工程项目实施更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而李有序这边呢,由于生活起居都由聪慧且勤快能干的二丫来悉心照料,所以他的日常生活过得十分安稳舒适。别看二丫年纪尚小,可做起事来却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她把李有序照顾得无微不至,让他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可以专心致志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