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十月,红薯收获的季节。
过称下来,一亩地也有近两千斤左右。
“不错,不错!这个产量,百姓们等于一亩地,就多了两千斤粮食。”
“应该不会再饿肚子,靠吃野菜度日了。”
“嗯,是这么个理。”
张玉婉还不忘提醒。
“对了,推广的时候,别忘了告诉百姓们,这红薯的嫩叶子可以当菜吃。”
“好,知道了。”
张玉婉有点好奇:“你准备怎么推广呢?”
“这个简单,玉米、红薯和土豆偏重于在山区去推广。”
“水稻偏重在水稻种植区推广。”
“至于其他地区,只要有地方种植出来了,百姓们口口相传的力量还是很大的。”
张玉婉听后点头:“行吧,你有成算就行,我就不管了。”
“行,你不用管了。”
太和殿。
这日早朝,凤明渊把农作物试种成功的事,告诉朝臣们。
朝臣们欢喜之余,齐齐跪下高呼:“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凤明渊等大家平静下来后,这才说道:“和以往的煤炭一样,农作物也需要向百姓们推广。”
“这件大好事,谁来干?”
“农作物推广和煤炭不太一样,有季节限制。”
“所以,需要多几个人。”
凤明渊最终选定了几个稍年轻一点的臣子。
年节一过,农作物的推广,就紧锣密鼓地进行起来。
试验田地帮忙种植的百姓,就成了指导种植的主力军。
经过一段时日的努力,各地都成功种下适合的种子。
到了秋收的季节。
百姓们狂喜的发现,产量高出不少不说,新增加的红薯和土豆也产量惊人。
“老天爷,居然能产这么多,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啊。”
“不仅老品种的农作物产量增加,还额外多出来这么多红薯和土豆。”
“这下,我们终于可以敞开肚子吃饱饭了!”
“是呢,终于不用吃了上顿愁下顿了。”
“……”
这年年节,百姓们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庆祝丰收年。
开年后,尝到甜头的百姓,一听说要买种子了,都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
“这种子表面上看是花银子。”
“但多出来的粮食,早就把花出去的银子,成倍的赚回来了,值!”
“是啊,你家买了哪些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