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王谨言不愧是这方世界的超级大文豪,他到了大理寺之后,先是让人给瓦舍的说书人们送去了新版的结尾,然后便开始亲自审核鬼新娘一案的卷宗,让人将相关人等的证据和死者尸格等等全都提交上来。
然后就连着看了三天三夜。
当所有人都觉得他在做无用功之时,他终於带着满眼血丝,抱着卷宗和大昭律出来,用不容置疑的律例给鬼新娘重新定罪,从故意杀人的秋后处决变成了过失杀人,杖责一百,流放三千里,终身不得赦免。
若是放在从前,这种流放方式,可能比斩立决还要残酷,无论是路途艰辛,还是流放过程中的绝望,慢慢将人折磨至死,尤其是这种遇赦不赦的终身流放,简直等於钝刀子杀人,比一刀斩首更让人难受。
可现在不一样了,流放的罪囚还有以工代罚的机会,哪怕流放到三千里外的边疆卫所,只要肯改过自新,就有机会学习新技术,跟着卫所的人一起开荒屯田,或是在工坊做事,不再像从前一样,挨饿受冻,在各种艰苦的环境中被折磨致死。
如今,只要你不是那种十恶不赦之徒,摊上流放之罪,无论被流放到哪里,能干肯干,就能活下去,甚至活得比从前更好。
至於那些真正犯下重罪的恶徒,才是斩立决判罚的对象。
卖女儿的那对父母也没落得好,他们为了钱财卖女儿,和男方父母一起故意谋害新娘性命,虽然新娘命大未死,他们也算是谋杀未遂,这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各挨了二十大板,被流放千里之外。
王谨言还特地让人安排,给他们和鬼新娘分隔南北,名义上是怕老人受不得冻,发配去岭南,而鬼新娘则被发配去了娘子关外的新城卫所。
从此天各一方,就算要尽孝,也只能遥遥相拜,互不相见了。
改编后的鬼新娘获得了更多人的喜爱,官府也正式将以活人结阴亲定为非法行为,杜绝再有此类案件发生,毕竟不是每个新娘都能像案中女子那般幸运地死里逃生。
在她之前,不知有多少女子,曾经被这样的恶俗害死。
以前是没办法,儿女等於是父母的财产,婚姻更是由父母说了算,尤其是女子,生存不易,无论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还是那些沈甸甸的贞节牌坊,都是要将女子一生都吃干抹净的架势,根本没有给她们独立生存的空间。
而如今,放开裹脚布的同时,大昭也放开了对女子的诸多约束,可以和男子一样入学读书,参与科举,学习各种技艺,若是独生女儿家的,还可以由女子顶门立户,成立女户,坐地招夫。
这个消息一出,不少人家欢欣鼓舞,原本担心无子绝后,会被族人强占了家财的,这会儿都可以理直气壮地让女儿自立门户,不用再过继族人,一辈子攒下的家产白白便宜了外人不说,还没人替女儿撑腰。
现在好了,女子一样可以当家做主,可以考科举当官,可以经商开工坊,无数各行各业的才女们,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展现出的才华和能力都让朝中大臣们刮目相看。
没办法,他们就算想要反对,也得先过了自家女人那一关。
毕竟,无论是从进入女学的人数上,还是从科举进士的名额上,普通百姓家中的女子,还没几个能在这么短短几年间跻身朝廷,真正展露才华的,还是这些官员和世家中的女子。
就连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儒,其实私底下还是希望娶妻求贤时,能够得一“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佳偶,这些能相夫教子的主母,若是没有点诗书在腹,懂得记账算学,能理财主持中馈的,又怎能担得起一家生计重任?
小门小户农家主妇或许可以目不识丁,可真正的名门世家,哪个女子胸无点墨的能掌家兴家?
故而,就算有人觉得这条新法中另有深意,却也不敢深究,免得回家后葡萄藤架子倒了。
果不其然,又过了三四年之后,到了小公主六岁开蒙之时,皇帝下旨,由翰林院侍读侍讲们为其开蒙,不仅要学《三字经》《千字文》《算经》,还要给她讲史记中的故事……这完全不是对公主的教育,而是帝王之道的基础教育,一看她的课表和老师名单,朝中众臣便已心知肚明——
皇帝这是要将公主当成皇太女来培养啊!
这会儿的江南舟已经是户部侍郎,虽然还没到尚书之位,可户部的大部分工作都由她主持,亦有储相之风,而朝堂之上的女官也越来越多,当初没能压下女子入科举的朝臣们,如今面对皇帝和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