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好小说网 > 穿成首富之女后 > 第124章

第124章

这年年考核挂零的感觉,谁都不好受。

而如今有了《国子监学报》,就算考不出个举人进士来,全县的文人群策群力,还不能发个文章吗?就算发不了正经的学术性时文策论,跟着发表些热门议题讨论文章,那也能算点加分项,总比原来那挂零的考绩要好看得多。

於是,这些个多年没有举人进士的州县,就开始卷起来了。

不光是县学的学生卷,就连知县都亲自下场,跟着学生们一起讨论做文章,带学生知县是没法带飞成举人进士的,可一起钻研文章,好生琢磨,以知县的水平加上学生们集思广益,总能在学报上排到一次两次文章刊发,这业绩就稳稳到手了。

这可比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自己治下突然有人家祖坟冒青烟考出个举人进士来得快多了!

就连沈青叶都没想到,这些古人卷起论文来,完全无师自通自动自发地跟考核挂钩,拉开了大昭学术界和科举卷时文策论的序幕。

他们甚至还觉得一份《国子监学报》远远不足以满足大家的讨论欲和求知欲,六部也觉得《国子监学报》的内容太过高屋建瓴,与各部的工作结合不够密切,他们完全也可以像国子监一样,将自己的工作定时发布,不局限於邸报中的信息,有了全国学子和满朝文武百官的参与,各部的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都可以组织大家进行更加深入地讨论和研究,从中选择最优解答方案。

“看来我还真是抛砖引玉了啊!”

沈青叶看到汇报,不光六部各自办报,就连御史台也联合大理寺,要出个大昭律例报,专门刊发大昭律及典型的案件,虽然办的最晚,版面最少,可结果却成了全大昭最热销的报纸,没有之一。

就连沈青叶自己,都看的津津有味,看到奇绝处,还忍不住拍案而起,不是骂那昏官错判葫芦案,就是骂那些犯人鬼迷心窍,投入得简直完全忘了自己的身份。

听得小糯糯都跟着哇哇大叫,啪啪啪地拍着自己的小桌板,跟着她一起跳脚。

慕容枫简直哭笑不得,“你莫不是忘了,这还是你教大理寺的少卿改写的案件,说是要用春秋笔法,将几个相似案子的悬疑点和什么剧情结合起来,写出来的案件才更经典更吸引人关注,能让更多百姓接受普法教育,知法懂法守法……怎么现在你比没看过的人还要激动呢?还引得小糯糯都跟着学你……”

沈青叶干笑了两声,摸摸小公主毛绒绒的头顶,说道:“我也没想到他们找来的人写的这么精彩,比我原本想得更好看,结果一时就忘了……”

关於这一点,慕容枫倒是知道点内情,表情有点覆杂地摸了摸鼻子,说道:“那是因为,他们请了鸿胪寺少卿王谨言替他们撰稿。”

沈青叶大为意外,“鸿胪寺少卿?竟有如此好的文采?”

倒不是说鸿胪寺少卿不需要文采,一般来说,自宋朝以后,由於科举中诗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甚至一代词人柳三变屡试不第最后成了“奉旨填词”,故而到大昭以后,因为皇帝的要求也更多的偏重实用主义,科举时文策论对辞藻华丽的文章并不看好,故而考生们也开始凝练文笔,以朴实持重,言之有物为先。

单论文采而言,沈青叶看过上一科会试和殿试前十名的答卷,绝对没有这几篇案例写得这般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又不失辞藻流丽,文采斐然,简直比那些畅销的话本传奇看着还要上头。

这样的人物,居然在负责礼仪庆典和外交事务等的鸿胪寺当少卿?

慕容枫又扔出了一个重磅炸弹:“何止,他还有两个笔名,一个叫风月楼主,一个叫言无不尽。”

沈青叶不由瞠目结舌,“这……这两个笔名下,竟然是一个人?!”

顾名思义,风月楼主,写的都是风花雪月,才子佳人,风流韵事……哪怕再华丽的文采,再动人的故事,都掩盖不了小黄书的本质。

就算后世的人可以从中看到世情风貌,市井文化等等,可在这个时代,那就是妥妥的畅销小黄书啊!

而言无不尽,则是最近刚刚在《国子监学报》中脱颖而出的一个评论家,言辞犀利,可谓下笔如刀,针砭时事,直指人心,尤其是骂人骂得不带一个脏字却能酣畅淋漓,让人无地自容,很快就得到了大批的学生拥护。

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马甲下,竟然是同一个人,一个当年科举排名正正好卡在一百名上,差一点就成了同进士的鸿胪寺少卿。

他爹当初给他肯定起错了名字,这位王先生,不但不谨言,还是个语不惊人死不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