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北安县衙门口张贴的团榜当中,最显眼的名字,是林清友。
乔长林看着这个名字,呆呆地想:在两年前,那孩子还叫乔铭,跟着他娘,带着妹妹,一起千里迢迢从江南到北疆来寻父,然而在找到他之后,他们兄妹便改了名字,随了母姓,再也不是乔家的儿子了。
“阿爹?阿爹!你在看什么?”巴图扯了扯他的衣袖,小心地朝着周围看了眼。
从北蛮王兵败身死后,剩下的北蛮人,便四散逃走,先前为了求医而进入北安城的乔长林一家三口,反倒在城中躲过了一劫,只是昔日的马场和马都没有了,他们也只能留在北安城中生活。
好在先前乔长林受命给北蛮人的马下药之事算是成了一半,孙昭苏给他和那些在北蛮人中策反埋伏的汉奴都报了军功,不但替他们免除了劳役,还得了朝廷恩准分得田地和房屋,每人还有一百两安家银,愿意回故乡也好,愿意留在北安城也好,都可以由他们自己选择。
乔长林选择留在了北安城。
在得知自己亲娘和亲兄弟对林三娘母子所做之事后,他已经无法在像从前一样将他们看做一家人。
当初是他冒险替大哥服苦役北上送粮,结果被俘为奴,一晃就是八九年,再苦再难的时候,想到家中妻儿,他都不敢放弃,咬着牙硬撑着活下来。
为了活着,他可以忍辱偷生,可以装疯卖傻,甚至和一个北蛮女子成亲生子,活成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自己。
结果,林三娘带着一双儿女死里逃生来到边城寻夫,看到他和巴图后,便果断与他和离。
而他在得知林三娘受过的苦之后,也没有脸再求她留下。
只是没想到,她将一双儿女养得这样好,乔铭,哦不,现在的林清友夺得县试案首,若是不出意外,他在府试中继续取得好成绩,便可通过院试成为一名正式的秀才,进入大昭士子的行列。
乔长林既欣慰,又心酸。
欣慰於儿子如此有出息,心酸於这样的好儿子如今姓林不姓乔。
“阿爹?”巴图一脸焦急地望着他,圆溜溜的大眼睛里带上了几分惧意。
从他那次乱吃巴豆拉肚子脱水差点丢了小命开始,一家人从草原搬到了城里,他也跟着失去了自由,还经常被城里的小孩骂他是小杂种,小蛮子……哪怕同样在草原上也挨骂被欺负,可巴图能感觉得到,城里这些孩子对他的敌意和恶意更深。
他不敢再离开阿爹的身边,因为隐约有种预感,若是这次再不小心“走散”,可能就再也见不到阿爹和阿娘了。
乔长林一把将他抱了起来,有些歉疚地亲了下儿子的小脸。
“是阿爹不好,只顾着看你哥哥的成绩,忽略了你。以后你也好好读书,像哥哥一样考个功名出来……”
“哥哥?”巴图好奇地问道:“巴图也有哥哥了吗?哥哥在哪里?阿爹我的哥哥在哪儿?”
他四下张望,还想着以前在草原上时,若是有人受了欺负,都会说你给我等着,我哥会替我报仇!或者敢欺负我,我哥一定会来揍你们的!
在他心目中,哥哥就是那种可以替弟弟挡风遮雨,替弟弟出头出气,打败其他人的那种英雄。
只是他以前没有哥哥,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哪怕爷爷和爹娘都十分疼爱他宠着他,可那跟哥哥都不一样的。
如今突然听阿爹说起哥哥,他惊喜不已,恨不得立刻能有一个哥哥来保护自己,他就可以不做阿爹的小尾巴,而是做哥哥的小尾巴了。
他到处看,并没有找到一个想象中高大威猛像是自己哥哥的人,倒是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对上了眼神。
那少年穿着一身青竹布衫,清瘦挺拔,目光炯炯,只是看着他的眼神十分覆杂。
乔长林感觉到儿子忽然不动,也转过头去,循着巴图的视线,正好也看到了那个少年,顿时浑身一震,难以抑制地叫了一声“铭儿!”
林清友却漠然地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你认错人了,我叫林清友。”
说罢,转身便走,连一个眼神都不愿在多给他们父子。
乔长林眼神暗了下来,抱紧了巴图,苦笑一声,也只能转头离开。
当初是他苟且偷生,负了林三娘,三娘要和离,要带走她的儿女,他又有什么脸面来挽留?
既然已经选择错过一次,那现在儿子不肯认他,亦在情理之中,反倒是他,先前那一点点盼他认父的心思,真真是痴心妄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