龄太小,就被特许可以跟初级班的学生一样走读,只是作业一样要完成。
於是宋夫子的学生们,就又多了一项作业——女学初级班的作业。
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先前的鞭炮放早了,他们开心得也太早了。
先前只是会因为背书不如小师妹而被宋夫子责骂嘲讽,现在呢?还得兼做小师妹带回来的作业……加上原本宋夫子给他们留的课业,就成了双倍的辛苦,双倍的折磨,让他们一个个都叫苦连天。
结果还遭到了宋夫子的白眼:“这就喊叫辛苦了?你们也不想想,清筱的同学,最大的不过十五六岁,都是读书没你们时间长的小娘子,她们都能每日里完成这些作业,从无叫苦叫累的,你们呢?”
“堂堂男儿,若是连这点苦累都吃不了,那还读什么书?进什么学?再过几年,若是县试之时,遇上女学的小娘子们,难道你们以为,就能轻轻松松地考过她们,金榜题名吗?”
“你们连清筱都比不过的话,还想什么科举,回家种地去吧,别浪费你们爹娘的银钱,我也教不了这等偷懒的学生!”
学生们一个个瞠目结舌,再无话可说,只能老老实实地跟着小师妹的课业,一起努力学。
不知是从哪里开始,不光是宋家私塾,就连社学和县学的学子们,得知了女学这些学生们的课业后,也开始跟着卷了起来。
大昭的科举,本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如今又多了这么一批生力军的加入,就让学子们更添了一份紧迫感和压力,学习也变得越来越卷。
尤其是知道了女学住宿制时,居然还有早晚课,早起晨读,晚课作文,每日学习从四书五经到时文策论,做得越来越多,这些女学生们都知道自己若是不能早早考出个名堂,一旦过了年龄,就会被家人带回去嫁人。
而那些男子则可以一次不行考两次,甚至十次八次地参加考试,有些白发苍苍的老童生老秀才,跟十多岁的孩子同场考试也是常事。
可女孩们却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去重来,她们的时间远比那些男学生要少,有了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她们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让自己走上与他们同样的道路。
为此,沈青叶就想将朝廷律法所规定的婚嫁年龄从十六岁调整到十八岁,结果却遭到了朝中百官的反对。
她只能又搬出孙青竹来,向大臣们解释,女子十六嫁人时,身子骨尚未长成,若是嫁人后就开始怀孕生子,难产的机会远远高於十八岁以上的女子。
无论是为人口增长,还是为女子的生命安全,十八成婚,都优於十六成婚。
沈青叶还让太医院将从全国良医局统计出来的生育数据和难产记录都汇总拿到了朝堂上给百官传阅,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都是少女们的斑斑血泪写成。
最终,就连尚在养病的慕容枫,也主动支持皇后,让众臣都回去好生想想,谁家没有女儿?谁家不娶媳妇?都是人生父母养,谁愿意看到精心呵护养大的女儿,早早出嫁,就因为年幼生育而夭折,或是落下病根影响以后的生育,甚至带着一身病痛而早逝?
无论是为人为己,提高女子出嫁年龄,废止女子不婚不嫁所需要额外缴纳的税金,才是解开束缚在女子身上的另一道枷锁,让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进学,与男子们真正公平竞争。
转眼之间,从女学开办到新一年的县试开考,第一批的女学生们面临的挑战即将到来时,刚刚满七岁的宋清筱,居然都跟着学姐们一起报考来年的县试,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若算起来,当年的京城神童楚云若,是九岁通过县试的小童生,可那是长兴伯世子,从小有名师教导,而如今这位小神童宋清筱,不过是个落第秀才的女儿,她若是能够一举通过县试成为童生,才是真正刷新了大昭神童的年龄下线呢。
消息传开后,就连远在云州的楚云若,也听到了这个久违的称呼,再看看自己怀中刚刚才会说话的儿子,已经两岁了,别说背唐诗宋词,现在连一句超过五个字的完整话语都说不清,哪里有她当初神童的风光。
她有些懊恼,亦有些后悔,生了个蠢儿子,一定不是随她,而是随了完颜真戎这个傻大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