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虽然也能写会算,可这四书五经,时文策略,真的是一窍不通啊!”
慕容枫哂笑一声,说道:“梓童虽然不会写时文策略,可经营商行,开拓商路,垦荒屯田之事,做得却远胜过任何一个写得花团锦簇文章的博学之士。”
“那不一样,我们商家算的是利益,求的是合作双赢。”沈青叶笑眯眯地说道:“文人讲的是气节,宁可饿死不可失节,自然不明白,老百姓毕生所求,也不过是温饱二字。”
慕容枫叹了口气,说道:“自两宋以来,有皇帝劝学,人人都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只要读书就什么都有,又岂会弯腰耕种,体味稼穑之艰辛?”
“如今朝局稳定,外敌已灭,若是再不整顿朝纲,那些勋贵世家,豪商富贾,就会继续培养子弟入仕,大肆兼并土地,靠着功名来减免赋税,朕录用的进士官员越多,这不交税的田地就越多。”
“而这些地,都是从那些农民手中夺走的。久而久之,大昭就会再次走上前朝旧路,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阡陌连天啊!”
“只是陛下这次取仕的名额之多,难道就不怕这四百贡生,也不肯放弃到手的利益吗?”
沈青叶从他先前挖空心思出题时,就看出他想要削减官员们名下的免税田地的想法,只是无论哪一朝哪一代,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其实都是来自朝廷内部。
他要用人,就无可避免地要启用这些既得利益者,可他要动的,正是这些人的利益。
那这些人,到底肯不肯跟着他干呢?
慕容枫缓缓说道:“朕既然已经决定要改革税赋和土地制度,就再无退路。至於这些贡生,愿意留下的,就只能按照朕定下的规矩来,如若不然,那便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大昭泱泱之国,千万读书人中,朕就不信,找不出区区数百个肯为了天下百姓,朝廷利益,国家安危,而放弃个人私利的文人。”
“若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他们当初读的那些圣贤书,真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沈青叶笑了起来,真没想到慕容枫也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陛下放心,前朝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陛下待人以诚,又是为天下百姓谋福祉,想必自会有良臣贤才,前来未陛下效力,共谋大昭盛世之举。”
“那朕就借皇后吉言,且拭目以待。”
慕容枫也笑了起来,果断让常安将他的旨意传达给了这刚刚登上皇榜的四百新科贡生。
按照大昭朝的科举制度,会试之后,取中的贡生,基本上已经等於官员预备役,在放榜三日之后,会由礼部安排进行殿试。
而殿试的内容,则是由皇帝当场出题,由考生们在三个时辰内完成一篇不少於两千字的策论文章,最后经过考官们的考评,排出名次后,再由皇帝点选三甲名单。
在这个过程中,原本是没有黜落之事,等於最后一场只是关系到大家的排名位次,而不会有人被取缔贡生之名。
就算没有进入一甲二甲,三甲的进士和同进士,一样可以入朝为官。
可这一次,皇帝却在他们参加殿试之前,让人传旨下来,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条件:
从今科贡生开始,但凡要录用为进士,则取消原本名下三百亩良田的免税名额,提高双倍俸禄,作为养廉银,杜绝官员兼并土地之事,便要从他们入仕的第一步开始。
若是不愿意放弃土地免税权的,便可止步於此,不得参加殿试。
这道圣旨一下,不光是四百贡生,就连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哗然一片。
谁都没想到,皇帝这录取的四百名额,竟然真的是准备再刷一道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