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好小说网 > 穿成首富之女后 > 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给太子捐赠的军粮,其实都是从南方粮商手里收购来的,而不是自家的产出。

沈万年常年经商,走南闯北,早就已经发现,南北粮食作物因地域气候不同,产量相差巨大,同样的稻米,北方就算良田也不过一年一季,亩产一两百斤,可在安南等南洋诸国,一年三季,亩产几乎是北方的两倍。

虽然口感味道有所差别,但在这个底层百姓连吃饭都吃不饱的时代,能有得吃就不错了。

讲究口感的名门勋贵,也不会去在乎米价的贵贱。

他在发现了南洋多双季稻甚至三季稻后,就毫不犹豫地让人大量采购,每年通过海运运往青州的沙船,基本上都是以运粮为主。

到了地方再跟盐商交易,由他们从陆路押运去边城交换盐引,而沈氏收到盐商的盐引后,就从长芦盐场购盐,再运往南方贩售,如此一来一回,船不走空,利润亦不亚於远洋贸易。

沈青叶正是知道自家有这个买卖,才敢大胆跟三皇子定下交易,让沈家得以将粮食卖到晋丶燕两位王爷的藩地,顺便还多了个黑石炭的买卖和辽东开荒的项目。

如今沈氏商行的人手大量调去地辽东和海外,经营大昭国商行的人手就开始捉襟见肘。

毕竟,要组织货源,安排运送,对外交易,都不是随便招募个新手就能胜任的。

就算能,沈氏已经出了个太子妃,再霸着海上丝路不放,皇帝早晚会忍不住自己动手收割。

与其等着被迫分割甚至被人宰割,倒不如现在就让出一部分渠道和利润,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同时也方便扩大海外贸易,毕竟以沈氏一家之力,能够组织的船队规模始终有限,眼看着每次远洋都因为载重有限而无法带更多货物,错过的机会就像是眼睁睁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流入别人的口袋,沈万年也不是不心疼的。

现在听沈青叶一算账,若是将采办货物的钱,用来扩大船队,然后收取船票和货运费,送那些商人们前去海外贸易,如此一来,他无需将钱财压在货物上,亦可以减少负责交易的人手,只需要出船和船长船夫即可,就大大减轻了人手和资金上的压力。

毕竟现在的辽东开发和大连港建设,乃至桃花岛和无名岛建设,都处在花钱的阶段,距离产生收益还很遥远。

同时,让皇帝看到沈家的钱都花在了太子身上,连购货的本钱都凑不齐,不得不让勋贵和豪商们一起加入,或许还能降低一点他对沈家的心思。

这不,赚钱的生意让给了大家,赔钱的修路苦活累活,沈家独自承担。

所以,向皇帝申请要个收取过路费和养路费的权利,不算过分吧。

沈青叶从不是任劳任怨扛下了所有之后,还默默无语无私奉献的主儿,在正式开工之前,她就先让人根据九边军镇的位置和北蛮各部族常驻的方位,画了份足有一丈见方的大型舆图。

然后根据这份舆图,派人实地探测,对照个州府的舆图和黄册,将新官道途径区域内的山川河流,城镇农田屋舍都做出标记,然后带着人亲手做了个沙盘。

嗯,沈青叶在现代,第一份工作,是商业地产营销策划。

职业说起来很好听,其实也是个画大饼的工作。

只不过不光是上司给她们画大饼,她们也给客户画大饼。

一家因污染被迁出内城的印刷厂厂房,因为靠近护城河,原本破旧局促的厂房,经过改造包装,成为观河水族宫,其实就是升级版的水族市场。

只是在招商之初,后面的厂房除了个空架子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沈青叶就和同事一起,说服一家海水鱼专卖的商户,打造了一个巨大的海水缸在门口,正对着护城河。

正好赶上护城河清理后,开通了环城游船业务,每日里来来往往的游船,必然经过此地。

从护城河上的画舫,一眼就能看到这足有三米高,近十米长的“水族箱”,里面有着色彩艳丽的珊瑚和海葵,各种海鱼游曳其中,好奇地看着缸外的世界。

真不知道是外面的人在看鱼,还是里面的鱼在看人。

这下吸引了足够的人气,找那商户定制鱼缸的人数暴涨,短短一个月就接下了足够他以往做三年的单子,乐得他笑眯了眼,毫不犹豫地租下了市场里面积最大的“宫殿”,打造成更为精致的多种水族缸,吸引来更多的客人。

其他的商户一看也急了,纷纷开始追着沈青叶租房,恨不得今天签约明天就能进场开始赚钱。

结果他们当初以五毛钱一平米一天日租租到的厂房,转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