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
可知道归知道,真正想改变,却十分艰难。
无他,古代的盐铁专营中,私盐还有人敢贩运,官商勾结亦是屡见不鲜,这铁器却是严格管制,在官府登记的黄册中,每家每户有多少铁器都记录在册,别说菜刀柴刀镰刀铁犁,就连铁锅都会被记下来,以防私藏铁器,图谋他用。
要知道,这些铁农具,平日里犁地割麦,锄草耙地,可换个地方,用来杀人砍人,跟切瓜切菜也没多大区别。
沈青叶就记得,农具中的铁镐,还有铁镘和锄头,都曾经有过“杀人镐”“砍头镘”“杀虎铲”的外号,杀气之重,可略见一斑。
早期的农民起义,揭竿而起,是因为那时农民们很少有铁农具,兵器远不如官兵,成功的机会也微乎其微,最终大多是由地主阶级夺取了领导权。
真正从农民成为皇帝的,少之有少。
大昭皇帝算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
从底层出身,所以他深知底层的生存不易,也知道农民起义的力量,故而在开国之初,就要求轻徭薄赋,对官吏要求极为严苛,严禁官吏对农民盘剥贪污,定下了贪污五两银子以上就凌迟处死的酷刑。
他还曾经命人将一个擅改黄册侵占民田,折合贪污了七两银子的小吏,让人将他贪污的银两折合成铜钱,合计七千多钱,便让人生剐了七千多刀,几乎成白骨,惨叫了一整日方才断气。
当时观刑的百姓可谓万人空巷,群聚於刑场,见到如此惨烈的画面,竟无一人惧怕,甚至看到刽子手每割一刀,就跟着欢呼一声。
那些曾经被小吏欺负过的百姓,甚至愿花钱从刽子手手中购买被割下的血肉,当真是恨之入骨,生啖其肉,生饮其血,方能解恨。
而朝中的文武百官,尤其是那些文官,算算自己的俸禄,一个个都心有戚戚焉。
钱少事多刑罚重,一不留神就掉脑袋,这大昭的官,真不好当。
皇帝却凭借这一次公开处刑,震慑了百官不说,还赢得了民心民望,让百姓们知道皇帝心系百姓,俱是感激不尽,再有官吏敢欺压百姓的,就有人敢於上告,而不是忍气吞声地被折磨得家破人亡。
这些底层的百姓,只要给他们一条活路,就是最好的百姓,不到活不下去的时候,根本不会去谋反作乱。
在当今大昭皇帝看来,真正对皇位和政权有威胁的,是那些世家大族,那些勋贵将帅,他们手中有钱有兵,更懂得如何才能夺取政权,权谋之术,他们比谁都懂,甚至会利用皇室中人,分帮结派,打着从龙之功的名义,干得却是瓦解皇族的勾当。
沈青叶和沈万年也是讨论多次,才决定借助太子之手,向皇帝提出改良农具的建议。
这农具,是沈青叶努力回忆在后世见过和听过的农机,让沈氏的铁匠铺按照她所画的图打造而成。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铁器缺乏,炼铁技术尚不够先进,她并没完全借鉴后世的耕耘机,而是参考了宋代的踏犁和犁刀,这是在曲辕犁的基础上做的改进,更有利於深耕和调整耕幅,而且轻巧便利,方便转向,哪怕没有耕牛,需要的人力也比原来轻省许多。
沈万年安排人先用新型农具在京城外实验开荒,让老农和新手都亲自操作,不断改良,以求做到操作简单轻省,不但能深耕荒地,还能粉碎土坷垃,平整田地等等,借助工具和牲畜,尽量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才能开垦出更多的耕地。
皇帝还亲自带着户部和工部的人前去实地观看,看到一个瘦弱的老农独立操作就能让铁犁深入泥土,所过之处,土地被铁犁翻耕出来,向两边滚落,翻起的土被犁头推到两侧,地下的草根被斩断翻出,留下一道笔直的犁沟。
用新型铁犁翻过的土地,犁出的沟又深又直,不仅可以用牛耕地,一般的马也能拖动,甚至人工脚踏,虽然多费点力气,也不是不行。
如此一来,耕地的效率提高,开荒就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切实可行的计划。
皇帝看到那铁犁都有些眼热,忍不住说:“若是当年我们家中有这等铁犁,也不至於在荒年饿死了爷叔和几个兄弟。这东西好,一定要让全大昭的百姓都能用上这样的好东西!”
有了皇帝的金口玉言,太子亲自监督落实,沈青叶也跟着忙乎了大半年,才将新农具的推广计划传遍全国,借此也给自家的农庄打造了一大批农具,与明春的粮食将一起运往辽东,以保证在开春前青黄不接的日子,让那些开荒的农民能够吃饱吃好,用上新农具开荒。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