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这种情况下,自己开荒种地,还不如给地主打工,至少还能活下去。
二则是因为古代的生产力低下,开垦荒地的效率和产量低得可怕,没有三五年精耕细作养熟田地,很难靠开出的荒地养家糊口。
如果不是沈青叶特地设计和安排人打造了一批新式农具,沈图真不敢保证开荒的收益能够抵销前期的投入。
他原本答应的很勉强,若不是沈万年借此机会安排人连带晋地的一些黑石炭场都悄悄收购下来,能够跟他们这边形成良好的供应链,他真是不敢接这么重的担子。
一个不好,怕是要将先前贩粮赚的钱都给赔进去。
沈青叶还给了他一份图卷,让他在辽东搜集太子平日所需的药材,为了运送这些药材和木料,她还决定自己出资,在辽东兴建一处港口。
在三皇子安顿藩地事务时,沈青叶已经将兴建港口的奏折由太子报给皇帝,皇帝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御笔亲批,朱红玉玺盖印,这大连港的名号,就此定下。
沈图亲自到大连去看过之后,对自家大小姐更是敬佩不已。
大小姐足不出户,只是看舆图,就能选到一个如此风水宝地,可见天不亡沈家,以后只要有大小姐在,沈氏定然会变得更强更好。
此地地处辽东半岛南端,背靠辽东大片沃土和森林,面朝渤海湾,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从这里到山东的青州港,船运能比陆运节省七成的距离,以沈氏船队,在这片海域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这条航线的利润,沈图在脑子里稍微一算就能想象得到。
越想,就越佩服老家主和大小姐的远见卓识。
沈氏的危机,不光是老家主,他们这些大掌柜也心知肚明。
若仅仅是商场上的争斗,他们还能出点力,可面对皇家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这个时代,他们根本无力抵挡,更不可能去反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哪怕大小姐成了太子妃,老东家被封为侯爷,可在那些王公贵胄眼中,他们依然是商户出身的卑贱底层。
加上太子的身体堪忧,一旦有什么事,沈氏便是倾家灭族之祸。
沈图先前并没有对慕容萩完全说实话,他的确是被沈万年所救,立誓终身为沈氏做事,以报救命之恩。
但他并没有说,他原本是江南一海商世家子弟,族人当初曾襄助江南王,与大昭军为敌,在大昭一统天下后,清算下来,将他们抄家灭族,只有他那时正好跟着沈万年出海见识,侥幸逃过一劫,后来便干脆改名换姓,跟随沈万年远航,再不敢回江南故居。
哪怕他明白这是成王败寇,却也难以放下仇恨,为大昭做事。
对他而言,没弄死三皇子报仇,已经是看在沈家的面子上,看在他还能帮着沈家赚钱打掩护的份上,那厮居然还想着要他投靠,简直是做梦。
借着三皇子的亲笔信,跟唐肃远搭上关系后,沈图就迅速地开始在辽东军镇跑马圈地,准备开荒屯田,等明年开春化冰之后,沈氏的船队就会从南方带来大批的新式农具,在那之前,他必须带人做好所有的前期准备。
还得保证这边能用的人手都安安稳稳地活过这个漫长的冬季。
至於那些已经被发配到最北方卫所的楚家人,让他们活得越久,受得罪越多,才能深刻反省他们当初犯下的过错。
他这边忙得热火朝天,沈青叶也没闲着。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种地先开荒,要先开荒先造犁。
荒地最大的问题,是土地板结,荒地不光缺肥少水,还有无数野草和深埋地下的草籽与农作物争夺营养。
所以一般开荒,先烧荒,烧完野草,再用铁镐铁犁翻地,将草木灰和犁开砸碎的土壤混合起来,捡走里面的石头,土壤要翻得越深越好,先犁后耙,尽可能将深层土和腐殖质混合充分,土地才有足够的肥力保持水分,便於农作物生长。
在这第一步里,无论是犁地挖土,还是翻地耙土,工作量都非常大,工具的好坏,直接决定农夫们开荒的速度。
每一次农具变革,都会带来巨大的变化,生产力提高,粮食产量提高,人口也随之增长,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小农具,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物品。
沈青叶虽然没干过农活,却也听说过华夏农业的辉煌战绩。
以世界上9%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其中杂交水稻的贡献固然不小,农机农具同样也是不容小觑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