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回合已过。
韩当闻耳畔哀嚎之声渐稀,瞅准间隙,环顾四周,方觉麾下士卒已近乎陨灭。
整个水寨,已然全然落入刘军之手。
四周皆是重重叠叠之刘军士卒,围得水泄不通,一双双血红的眼眸紧盯着他,不曾稍瞬。
纵是他斩杀了甘宁,今日亦是难逃一死之局。
况且。
他毕竟年岁已高,二十回合之后,已是力不从心,招式破绽百出。
而甘宁之招式愈发凌厉,迫得他手忙脚乱,疲于招架。
“伯符,老夫已然竭尽全力矣!”
“尔定要守住孙家之基业,为我父子报仇雪恨——”
绝望之际,韩当发出如困兽般的咆哮。
继而仿若垂死之挣扎,回光返照一般,竟爆发出极限之力。
连出五刀,竟将甘宁之攻势逼退。
然亦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七回合已过,韩当气力已竭,刀法渐乱,已然无力抵挡。
“结束吧!”
甘宁陡然一声长啸,刀势如潮般暴涨。
铺天盖地之刀幕,层层叠叠而下,瞬息间将韩当笼罩其中。
“噗!”
一道血光闪过。
韩当之首级落地。
这位江东三老将之一,终为甘宁所斩。
“韩当,能与吾战三十余回合,你之武艺确非凡俗。”
“可惜,你已然老去。”
继而一夹马腹,手提血刀,踏过韩当之尸骨,呼啸而去。
“主公有令,夺得水寨之后,即刻围城。”
“不得使柴桑一兵一卒逃脱!”
数以万计之刘军将士,如洪流般漫过水寨,向柴桑城方向席卷而去。
大江之上。
载着刘备与梁翰之旗帜,已缓缓驶入柴桑水寨。
遍地尸骸之上,已然树立起无数面刘字将旗。
远处,数不清之将士正向柴桑城涌去。
“那周郎苦心修筑之烽火台,却被军师弹指间拔除。”
“此时之周郎,不知会作何感想?”
刘备口中感慨连连。
梁翰之目光却望向鲁肃:
“子敬,你与周瑜乃挚交,依你之见,周瑜会作何感想?”
此刻,鲁肃沉浸于梁翰之奇谋妙计中。
半晌之后。
“周郎此人,出身显赫,表面看似儒雅豁达,实则内心极为自负。”
“不如他之人,与他交往如沐春风,故他麾下不乏愿为其死战之士。”
“而若遇比他强之人,他便会变得气量狭窄,眼中容不下半粒沙尘。”
“梁军师出身虽不如他,智谋韬略却远胜于他,正属后者。”
“吾料周瑜得知其手段被军师所破,定会怒急攻心,恨怒交加。”
鲁肃将周瑜之性情剖析得明明白白。
此番评价,亦正合梁翰对周瑜性格之把握。
于是冷冷一笑,向柴桑城一指:
“既然如此,那周瑜得知烽火台被破,水寨失陷,定不会弃城而逃。”
“吾料他定会心存不甘,誓死坚守柴桑,以待孙策来救。”
“他既不走,主公,吾等便围死他。”
刘备一身豪气干云,遂扬鞭喝道:
“传令下去,各军速速下船登岸,一日之内,务必将柴桑围成孤城!”
五万刘军步骑,纷纷下船,涌向柴桑城。
柴桑之地。
周瑜正浅酌着美酒,手中细细把玩着孙策之书信。
孙策于书中言道,北上合肥之际,偶遇逃难之乔公父女。
念及公瑾,曾立誓要娶小乔为妻,他便强行做主,迫使乔玄将小乔交出。
贾华将亲自护送小乔,不日便至柴桑,将佳人送至你手中。
“伯符终究是将我视为手足,还记得我欲纳小乔之誓言啊……”
周瑜喃喃自语,面上浮现几分欣慰之色。
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当年乔玄寿辰之时,初见小乔之情景。
彼时他与孙策,尚是袁术麾下之鹰犬,何曾有今日这般显赫之身份地位。
当日贺寿,有幸一睹二乔之风采,令他二人心驰神往。
二人便私下立誓,待到功成名就之时,必要娶二乔为妻,方不负大丈夫之志。
念及心愿即将达成,小乔即将送至,自己终能抱得美人归,周瑜嘴角悄然扬起几分得意。
举杯之际,无意间瞥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