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们想扶,却不敢扶。
朝臣们也不敢乱动,只能哭天抢地的表达自己无比悲痛的心情。·l¢o·o′k¨s*w+.!c-o′m,
唉,占据了嫡、长、贤的太子薨了,大虞皇朝,又该会有怎样的狂风骤雨?
朝臣们虽伤心太子的离世,却到底不是至亲,痛苦哀嚎之余,还能有闲心去想朝堂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纷争。
太子薨了,新太子又将是谁?
圣人爱重先皇后,先皇后去世多年,圣人也没有立后。
每每到了先皇后的生辰死忌,他都会痛心哀悼。
就是日常时候,忽的被某件小事、某个细节触动了心弦,想到了先皇后,他也会与同样追思先皇后的姜贵妃,抱在一起痛哭。
爱屋及乌,圣人格外看重她所出的嫡子。
除去太子这个嫡长,李皇后还为圣人生了皇三子、皇五子。
皇三子燕王,比太子小三岁;
皇五子魏王,比太子小七岁。
两位王爷,都正值壮年,才能、名望等,也都不差。
如果要册封新太子,那么必定从两人中挑选。
“不对!还有皇太孙!”
也有朝臣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不着痕迹的打量着灵堂上,那个穿着粗麻孝衣的单薄少年。
十六七岁的年纪,已经不能算是孩子了。
况且,这几年,皇太孙一直都在六部轮转。
他慢慢展现出极好的处理政务的能力,以及温和、敦厚的性情。
他不如圣人神勇、霸气,不如太子仁爱贤明,却也算是合格的第三代继承人。
至少对于朝臣来说,皇太孙的宽厚、纯良,更符合他们期许的继承人要求。
燕王、魏王,还有皇太孙。
圣人到底会怎么选?
是让自己嫡出的儿子们做太子,而是越过儿子,培养嫡长孙?
圣人对于太子的看重,朝臣们都知道。
还是爱屋及乌,圣人极有可能把对太子的爱,延伸到太孙身上。
再说了,杨承早就封了皇太孙,是名正言顺的继位者。
顶多就是太子去的太早,无法顺位继承,但可以“越位”……还是要看圣意啊。
“耶耶,您要保重龙体啊!”
“您若是因为悲伤太过,伤了身体,阿兄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心!”
燕王来到了圣人身侧,伸手扶住了摇摇欲坠的老父亲。
他带着浓重的鼻音,脸上满是泪痕,低低的劝慰着。
“是啊!阿耶,您就算是为了阿兄,也要保重身体!”
魏王不甘示弱,来到了圣人另一边。
朝臣们那震天响的哭声,有一瞬的停滞。
他们都想看看,圣人会如何选!
妃嫔的队列中,姜贵妃在最前面,她跪坐着,看着灵堂上的这一幕。
眼底闪过一抹嘲讽,燕王、魏王都太急切了!
就算想要表现,也该等太子下葬之后。
唉,他们完了!
圣人的身形一顿,他抬起头,看看燕王、再看看魏王,幽深的眼底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他没有说什么,更没有推开燕王、魏王。
但,太子的丧事刚刚办完,圣人就下旨——
令燕王、魏王,即日就藩!
圣人非常干脆,直接将两个嫡子赶出了京城。
这,已经是圣人对嫡子的爱重了。
还有几个庶出皇子,在太子去世后,上蹿下跳、暗中串联,圣人直接让周既明去调查。
酷吏出手,鸡犬不宁,好几位王爷或是被赐死,或是被流放。
能够贬为庶民,都算是善终。
还有急着站队的朝臣们,要么被罢官夺爵,要么被抄家斩首。
元贞十三年的寒冬,一直延续到了十四年的夏天。
大大小小的案子,有的罪名确凿,有的则是莫须有的冤案。
但,只要落在周既明手里,就基本没有活路。
周既明、以及百骑司的威名,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酷吏周既明的风头,更是盛极一时,就连楼彧、萧无疾等重臣,都要避其锋芒。
楼彧却没有丝毫的嫉妒、畏惧,他已经看到了周既明的下场——
圣人这是在为皇太孙铺路,利用周既明这把刀,杀掉所有的反对者、潜在威胁。
而一旦皇太孙顺利继位,周既明就可以发挥最后的用处——
酷吏臭名昭着,人神共愤,新君杀掉他,就是为民除害,让百官归心!
估计周既明也清楚自己的结局,但,他已经不能回头,只能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