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阗国
于阗(tián)国(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君主国姓为尉迟(读音yu chi),因仰慕唐朝,有两位君主改姓李,他们分别是尉迟僧乌波(李圣天)、尉迟苏拉(李从德),国祚长达1238年。亲历于阗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叙述于阗:“自兹已降,奕世相承,传国君临,不失其绪”。可知尉迟氏家族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控制着于阗政权。古代居民属于斯基泰人”(scythians),另一说法为藏族和印度的混血部族。《北史?于阗传》也有相关的记载:“自高昌以西,诸国等人,深目高鼻。惟此一国,貌不甚胡,颇类华夏。”1006年,被喀喇汗国吞并,逐渐伊斯兰化。11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
畏兀儿人
畏兀儿,又作畏吾而、卫五、伟兀、委兀、外五、瑰古。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称,为“回鹘”的蒙古语音的汉字音译。此名称的使用始于成吉思汗以后的蒙古汗国和元朝,明朝也继续使用。主要指西州回鹘及其内迁的后裔。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北庭回鹘大首领仆固俊创建西州回鹘,首领对外称汗,对内自称亦都护(idikut,有福的君主)。与宋朝和辽朝都有外交往来和贸易关系,后又臣属于西辽,西辽皇帝在其国都派驻有监护使。成吉思汗强大时,畏兀儿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攻杀西辽监护使,投归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嫁以公主,视他为第五子,分封诸子时,独得保留国境,甚至略有扩大。西北宗王海都与都哇叛乱时,高昌遭到焚掠,部分畏兀儿民众在亦都护纽林的斤的率领下,避居甘肃永昌。海都之乱结束后,纽林的斤被册封为高昌王、亦都护,兼得两颗金印,高昌王印使用于内地,亦都护印使用于畏兀儿国境。由于畏兀儿有文字,知识水平比蒙古人高,又于早期投归成吉思汗,因此,在色目人中占据首要地位,仅次于蒙古统治者,在元朝的朝廷和地方担任官职的人很多。高昌王、亦都护纽林的斤及其后继人不但曾经率兵镇守过永昌、平凉、襄樊、云南,也曾在中央政府担任过中书省平章政事,在地方担任过各路的断事官,或各行省的要职。同时,还涌现了大批文学、历史、医学、翻译、佛学等方面的学者和专家。
ta说
西夏在哪里?2021-08-31 10:57
这是一个神秘的、长期被人忽视的王朝——西夏。 它与宋辽(金)共同开创了中国第二个三国时代,却被官修正史所忽略;它的所有遗产都饱经摧残——无数次风雨、无数次兵燹、无数次盗掘,能保存至今实属万幸。 如果没有西夏,很可能不会有今天的银川,也不会有今天的「宁夏」之名。 ...详情
内容来自
中文名
西夏
外文名
kingdom of xia
别 名
邦泥定国、白高大夏国、白上国、大白高国 [10]、白弥、邦面令、唐兀惕、唐古特、弭药、弥娥、河西 [146-147]
时间范围
1038年 至 1227年
都 城
兴庆(1205年改名中兴府)
主要城市
灵州、凉州、甘州、夏州、银州
语 种
西夏语、汉语
货 币
福圣宝钱、大安宝钱、乾佑宝钱
人口数量
300万左右(十二世纪初)
国土面积
77万平方公里(1142年)
主要民族
党项、汉族、吐蕃、回鹘等
政治体制
中书司、枢密司、三司
开创者
李元昊(嵬名曩宵)
目录
1国号
2历史
?割据五州
?太祖建业
?兴庆立国
?和战北宋
?母党专权
?内忧外患
?蒙古灭夏
?后续发展
3疆域
?领土范围
?行政区划
4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