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随太宗征范阳,任知幽州行府事。及班师,命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扞北边。太平兴国五年(980)三月雁门关之捷,封代国公,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忠武军节度使,进封韩国公。雍熙三年(986年),宋兵三路北伐辽朝,潘美为云、应、朔等州行营都部署,率西路军出雁门,所向克捷。不久,因曹彬所领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等受诏撤军,并护送寰、朔、云、应等四州百姓随军内迁。在护送边民内迁途中,潘美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陷敌被俘而死。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明年,复检校太师。知真定府,未几,改都部署、判并州。加同平章事,数月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咸平二年(999),配飨太宗庙庭。宋真宗时追封为郑王。明洪武 二十一年(1388)从祀于帝王庙。(概述图片来源)
,!
高怀德
高怀德(926年~982年),字藏用,真定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宋朝时期名将。唐末中军都指挥使高思继之孙,后周天平节度使、齐王高行周之子。高怀德出身将门。后晋开运元年(944年),随父出战,被辽军围于戚城,挟父突出重围,以功领罗州刺史。次年,任先锋都虞侯,跟随后周世宗柴荣于高平南败北汉,迁铁骑右厢都指挥使。后晋开运三年(946年),高怀德率军胜于庐州城下,旋迁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开运四年(947年),后周世宗复攻寿州,高怀德擒其裨将,深受世宗赏识。后晋开运六年(949年),随世宗攻辽,升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授宁江军节度使。后因拥立赵匡胤称帝,擢殿前副都点检,娶燕国长公主,加封附马都尉。建隆元年(960年)四月,高怀德与侍卫马步军副指挥使石守信率前军平定李筠之乱。次年,高怀德罢殿前副都点检,迁归德军节度使。开宝六年(973年),加同平章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跟随宋太宗灭亡北汉。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高怀德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号武穆。
石守信
石守信(928年~984年),开封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五代、北宋时期将领。显德元年(954年),高平之战后,石守信因战功迁铁骑左右都校。显德三年(956年),从后周世宗征南唐,因战功迁殿前都虞候,后任殿前都指挥使、领洪州防御史。后周恭帝即位,加领义成军节度使。后石守信与赵匡胤等结为义社兄弟。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回师开封时,石守信帮助其夺取政权。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任其为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改归德军节度使。不久,又率军平定后周节度使李筠、李重进叛乱,以功加同平章事,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宋太祖采纳赵普的建议,为避免重演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事件,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后改授其为天平军节度使出镇郓州。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拜中书令、行河南府尹、充西京留守。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随宋太宗赵炅北征辽朝,授崇信节度使,进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徙镇陈州。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石守信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号武烈。
符彦卿
符彦卿(898年~975年7月23日),字冠侯,陈州宛丘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人。五代至北宋时期名将、军事家,官至太师、凤翔节度使,封爵魏王。前秦宣昭帝苻坚后裔,后唐秦王符存审之子,后周世宗柴荣、北宋太宗赵光义的岳父。符彦卿出身将门,为后唐宣武节度使符存审第四子,所以军中称其为“符第四”。符彦卿十三岁便精通骑射,侍奉晋王李存勖,深受李存勖的宠爱,有出入晋王内室的权利。符彦卿御下有方,谦恭礼士,深受部众的拥戴。同光四年(926年),兴教门之变爆发,符彦卿为保护李存勖,率领十余人力战叛军,后李存勖遇弑,符彦卿悲痛欲绝,率众离开洛阳。开运二年(945年),符彦卿于阳城之战大破契丹,收获战马铠甲不计其数,逼使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单骑奔逃。符彦卿先后入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历任散员指挥使、吉州刺史、忠武节度使、天雄节度使、守太师,封爵魏王,符彦卿晚年闲居于洛阳,不问世事。开宝八年(975年),符彦卿薨逝,享年七十八岁,朝廷追谥忠宣王,宋太祖赵匡胤为其辍朝三日。符彦卿着有《人事军律》、《五行阵图》,如今已全部失佚。符彦卿爱护将士,勇而有谋,善于用兵。于嘉山、戚城、阳城、定州诸战役中多次与契丹交战,名震敌国,契丹太后述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