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好小说网 >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 > 第219章 三国

第219章 三国

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汉献帝又赐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 [87]

蜀汉政权自称“汉”,不称“蜀”。《三国志》陈寿开始正式用“蜀”代称刘备建立的“汉”国,以与建都长安的西汉王朝以及建都洛阳的东汉王朝区别。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诏策曰: “惟君体资文武,明叡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獉,参伊、周之巨勋。” [85]刘禅在诏策中说诸葛亮将建特殊的功劳在“季汉”,“季汉”上承“西汉”“东汉”,即指“汉”政权。除皇帝在诏书策令中自称“汉”外,大臣也多言之。《魏志》中记载多称为“蜀”,以地名贬称,丑化敌国。后人评价多采用魏国的方法,即称“汉”为“蜀汉”,采取地域加国号的方法,部分反映蜀汉政权国号是“汉”。 [8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魏黄初二年(221年),曹丕称帝后,孙权遣使请求成为魏的藩属,八月,曹丕赐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 [89]吴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 [88]

魏文帝曹丕

汉昭烈帝刘备

吴大帝孙权

黄巾起义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起义开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曹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 [3] [32-33]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却又赋税繁重,人民“寒不敢衣,饥不敢食。民有斯厄,而莫之恤” [83]。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及兄弟张梁和张宝率信徒发起民变,史称黄巾起义,迅速发展到数百万追随者,引起全国性的战乱 [7]。从此也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汉灵帝派皇甫嵩、卢植及朱隽等率中央军压制,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协助。最后黄巾军的主力虽然很快被击溃,不过余部仍然散布各地。随着各地山贼土匪陆续出现,汉朝的中央军精疲力竭 [8]。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

188年汉灵帝采纳刘焉的建议,将负责监察各郡的刺史赋予兼有地方军政权力,以加强对各郡的控管,并且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由刘姓宗室或重臣担任 [9]。这一措施使得州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虽有利于镇压各地叛乱,但当朝廷发生内乱后,掌握地方权力的州牧及刺史纷纷割据一方,不再受朝廷节制。例如益州牧刘焉割据巴蜀,借由五斗米道首领张鲁占领汉中,切断与朝廷的关系。东汉为解决黄巾之乱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不断衰弱下,反而开启群雄割据的局面。

中平六年 [63](189年),汉灵帝驾崩, [55]戚宦之争又起。宦官蹇硕等意图杀害外戚大将军何进,改立太子刘辩弟陈留王刘协。汉少帝刘辩顺利继立后,何进又与袁绍等士大夫企图去除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及其他宦官。何进还令凉州董卓、并州丁原带兵增援。宦官们先发制人,在董卓军到达洛阳前杀死何进。而袁绍则以为何进报仇为名率军入宫,杀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人。虽然困扰东汉上百年的外戚与宦官之争就此终结,却也方便了率军入都城的董卓顺势夺取朝政大权。 [3]

群雄割据

曹操 [16]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最后被司徒王允和部下吕布等合谋刺杀。讨伐董卓之战结束后,各地方军阀不再理会东汉中央政权的号令,转而发展各自的势力。原董卓部下张济因军中缺粮,途径荆州南阳掠夺,在攻打穰城时战死。其军队由侄子张绣继承后,反被荆州牧刘表安置在宛城,联手抵御曹操。

黄巾起义时,孙坚率一千五百余人随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后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在洛阳意外得到玉玺。隶属于袁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