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这才是一个国家对待科研人员应有的待遇和做法。
但奈何,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
太多的人有了一点权力后,就要挖空心思地压榨控制别人,好满足自己的权力欲、金钱欲。
一谈起来就是贡献情怀,道德绑架,谈拢不成便是如出一辙的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想到这里,许昌明不由地摇了摇头。
社会风气如此,哪怕国家已经开始介入,欲要改变这种现状,但还需要不短的时间。
因此,他才选择双管齐下,在国家整顿的同时,不惜冒着得罪人的风险,在国内各个研究所、国企大量挖墙角。
若不是有着领导及国家的庇护,怕是不仅挖人不成,找上门来的麻烦也少不了。
甚至……不排除有些人铤而走险,直接对他下死手!
这并非危言耸听。
因为女娲的确向他汇报过针对他的不下于十起以上的阴谋。
车祸、坠楼、溺亡、精神病袭击、色诱、勾结外国特工……
各种各样的手段,可谓是丰富多彩,看得他大开眼界。
当然,这些人最后无一例外,都被国安上门查水表了就是。
摇了摇头,许昌明没有再去想那些糟心的事情。
他的思路又回到了实现可回收重复利用火箭这件事上。
除了张小平负责的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外,想要实现火箭的回收,还有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在他的设计中,星海科技最终要实现的重复火箭会采用多个发动机并联的技术路线!
这是因为搭载单发大推力发动机的火箭上天容易,下来困难。
这很好理解,想要推动火箭升天,发动机的推动力就要大于火箭的重量。
但等到火箭要回收时,由于燃料以及有效载荷成功入轨,火箭的整体重量将远小于发射时的重量!
这时发动机就要减少推力,火箭才能依靠重力慢慢降落。
而发动机要减少推力,则是利用的节流技术,通过节气门控制化油器的开度来控制气缸的填充量,从而减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这说来简单,实则火箭发动机节流控制难度极高,很难做到精准控制。
尤其是要时刻控制发动机保持一个合适的节流程度,来使火箭平稳落地,那便更是难上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