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许昌明决定另辟途径!
既然我难以精准控制单台发动机的节流能力,那就给火箭上多台并联的发动机!
我要大推力,那就所有并联的发动机一起运行!
我要减少推力了,那就关掉一两台发动机,直至达到我需要的合适的推力!
如此一来,便能绕开这个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实现一样的效果!
实际上,多发并联的方案在很早前便已经有国家实验过了!
这个国家就是苏国!
为了与鹰酱的航天竞赛,苏国研制的n-1运载火箭第一级火箭便足足使用了30台nk-15发动机!
不过,遗憾的是,n-1运载火箭四次发射试验均以失败告终,最终这个项目被苏国正式取消。
“从理论计算,多发并联的方案是可行的!”
许昌明心中低喃道。
苏国四次发射失败的绝大部分原因要归咎于苏国无法解决多发并联的协调问题!
发动机数量越多,距离的位置越近,一旦同时工作,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共振问题!
如若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这种共振就可能导致火箭结构损坏、效率降低甚至是爆炸!
“要解决共振难题,依靠的是火箭的箭载计算机、控制算法!”
“n-1运载火箭是理论性的产品,当时的苏国,根本不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控制技术!”
“但时至今日,计算机技术快速升级迭代,人类在超算领域已经取得长足进步!”
“更别提……我国已经实现了量子计算机技术!”
“凭着量子计算机,想要开发出对应的控制算法并不困难!”
实际上,不止是发动机运行时的控制技术,就是火箭回收的姿态调整等动作,都需要一套完美的控制技术去实现!
恰巧,如今的华夏在软硬件领域,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硬件——量子计算机!
软件——人工智能!
这两者相结合,威力又岂是1+1=2那么简单!
在他的规划中,可回收重复使用火箭这个项目的研发周期是一年时间!
当然,这个规划时间他没有和任何人提及过。
不然,哪怕是张小平他们,都会觉得自己是在痴人说梦,会凭空生出巨大的压力。
但他相信,等张小平他们接触到星海科技提供给他们的科研平台和资源后,就能切身感受到与以往科研时的巨大差距!
到时候,哪怕他不给定研发的时间,他们自己都会鞭策自己,尽快地完成这一技术的研制。
可回收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与以往国家研究的火箭技术是一整套截然不同的复杂的技术路线。
而他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一早便将各个技术难点拆分,分配给了星海科技不同的研究团队。
多点发力,这些研究团队之间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相信没有人敢怠慢。
许昌明沉思片刻,在确定了自己没有遗漏什么后,便又拨通了一个号码。
“哈哈,昌明,这铃声一响,我就知道是你打来的。”
听着通话那头传来的亲切声音,许昌明嘴角微扬。
“明哥,上次提及过的事情,你那边可以开始同步进行了!”
“我就知道你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马明院士咧嘴一笑,道:“放心吧,你的事情谁敢怠慢?”
“项目已经立项,研究团队也已经就位。”
“倒是你那边的研究进度,到时不会反倒被我们超越太多了吧?”
调侃的笑声传来,许昌明无奈耸肩,道:“这种事谁能说得准。”
“而且,如果明哥你那边先一步研究到位的话,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两人没有就这个话题深入谈论,而是寒暄了一会,随后便挂断了通话。
“呼~”
许昌明轻呼一口气,眸光幽幽。
方才,与他通话的正是马明院士!
而他们讨论的项目,全名为——临近空间电磁发射卫星!
具体点来讲,这是利用飞艇搭载电磁弹射系统和太阳能电池,在30~40千米高度发射卫星的方法!
是的,与可回收重复使用火箭一样,这个技术同样具备低成本、高效率、灵活性的诸多优点!
虽然之前他与探月工程的吴伟仁总设计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