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至于那些顽固不化的,都已送去见长生天了。"
“好好好,没有想到忽伦埃斤竟如此骁勇善战,放心回去之后,本王自然依功行赐。”
“多谢殿下,还蒙殿下不弃,以后我们执失部誓死追随!殿下长剑所指的方向,就是我们执失部马首所向!”
忽伦猛地以拳叩胸,铠甲上的冰棱簌簌坠落,溅起的雪粒混着未干的血渍。
李恪也没有想到,忽伦会突然来上这么一出表忠心的举动,不由神色微动,
他微微一怔,随即朗声大笑:"好!这次有忽伦埃斤相助,咱们一定能够生擒颉利!"
眼见这边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眼下只剩下一个目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也是最为危险的目标——定襄城。+我!地?书+城. !埂*芯?蕞,哙′
想到这里,李恪的目光又不由得看向山脚下那片在风雪中若隐若现的城池。
看了几眼之后,李恪的眼神也越发的冷冽如冰。
下一刻,他再次转过身来,紧了紧身上的狐裘大氅,望着远处被风雪笼罩的定襄城轮廓,沉声道。
“唐将军,眼下士气如何?”李恪的声音穿透风雪,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唐俊悟猛地单膝跪地,铠甲与积雪碰撞出清脆声响,震落的冰棱在火光中泛着暗红。
“殿下放心!燕王卫刚挫突厥锐气,又缴获三百匹战马,将士们摩拳擦掌,就等您一声令下踏平定襄城!”
“好!”
“既然如此,诸位可敢跟本王再继续冲杀一番?”
李恪的声音陡然拔高,长槊猛地斜指定襄城,槊尖划破风雪,溅起的冰粒在火光中如星火迸射。
唐俊悟第一个重重抱拳:"末将愿为先锋!"
辛撩儿紧随其后:"誓死为殿下效命!"
忽伦更是直接拔出弯刀,刀尖直指定襄城方向:"执失部儿郎们早就等不及要会会颉利老贼了!"
见到士气可用,李恪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但他也没有被眼前的这场小小胜利,就冲昏头脑。
眼下,他们刚刚经历一场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体力的消耗却是实实在在的。
颉利可汗盘踞草原多年,定襄城作为其心腹之地,在其外围还拥有数万大军。
加上定襄城内的守军,数量不低于十万。
想要成功的突袭,还得经历一场硬战。
想到这里,李恪沉声下令:"传令全军,就地休整半个时辰,补充体力,但不许生火,半个时辰后,准时出发!"
......
有时候,就连李恪也不得不相信,这历史也有一些不可抗力。
即便他带着预知的优势而来,总是想一点一滴的改变一些历史,也会遇到这些不可控的阻力。
从恶阳岭上下来之后,李恪就下令全军轻装前行。马蹄裹布,人衔枚,马摘铃,务求悄无声息。
然而,应了那句老话,“忘川跑死马。”
在恶阳岭上,望着定襄城似乎近在咫尺,不过十几里路途。
可真正行起军起来,这才发现这段路途其实不近。
尤其是行军到一半的时候,天地间不知何时升起了迷雾。
先是薄雾如纱,渐渐浓重如乳。
最后,竟化作伸手不见五指的茫茫白障。
坐在马匹上的李恪,恍惚间竟然仿佛与史书上的记载重叠——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督师北征,以定方为先锋。遇雾,定方率二百骑掩至颉利牙帐,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余众俯伏,靖军既至,遂悉降之。
只不过,现在这场雾,被李恪先行遇上了。
并且,他的先锋军也不是苏定方,而是唐俊悟。
为了防止他迷路,李恪还将从小在草原上生活的忽伦派给了他做副将。
最重要的是,李恪还给他们下达了一个比较灵活,却又暗藏小心思的命令。
那就是,若是率他们优先发现了颉利可汗的营地,可以率先发起进攻。
为了让唐俊悟能够跟历史上的苏定方那样敢率两百精骑就夜袭颉利可汗牙帐,李恪还悄悄的给唐俊悟补上了五百人。
李恪自然不能下达那种直接不顾属下死活的命令,但若是唐俊悟和忽伦遇到这种千载难逢,且能够留名千古的机会,而没有把握。
那李恪也无所谓,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