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开打,以颉利可汗现在的胆量,定会如惊弓之鸟般弃营而逃。
事实上,也正如李恪所预料的那样。
作为前锋军的唐俊悟,带着五百骑兵,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迷雾中迷失了方向。
在这样的又是大雾又是大雪的天气中,就算是忽伦这位自小在草原上摸爬滚打的突厥俟斤,此刻也只能握着弯刀,眉头拧成死结。
他几乎贴在马背上,墨绿色的眼睛,死死盯着混着雪水的泥土上,试图从厚厚的冰雪上,寻见一两枚马印,为他指明方向。
可呼啸的北风裹挟着冰晶,将所有线索都搅成了乱麻。
就在一行人,几乎陷入绝望之际。
他们的对手,给他们指引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一位在帐篷里喝酒喝多了的突厥小贵族,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准备出来解手。
醉眼朦胧的他,一不小心,将帐篷里面的火盆,给踢翻了。
熊熊烈火,瞬间点燃了帐篷里面的易燃物。
尽管帐篷内的奴隶反应很快,也及时扑灭了控制了火情。
但已经摸索到突厥营地外,相隔不过十丈,正在四处寻找方向的唐俊悟与忽伦等人,还是将这一幕敏锐的捕捉到了。
两人相视一眼,眼中同时燃起嗜血的凶光。
忽伦的弯刀在掌心转出凛冽的弧光,刀刃与寒风相撞发出嗡鸣。
"唐将军,"忽伦压低声音,手指前方,"那顶金纹帐篷必是贵族居所,按突厥习俗,可汗牙帐必在百步之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唐俊悟微微颔首,立即抬手示意全军集合。
借着火光他仔细观察,果然在浓雾中隐约可见数顶更为华丽的大帐轮廓。
“唐将军,我们不负众望,终于找到了颉利可汗的牙帐所在位置,赶紧派人去通知燕王殿下吧!这么大的雾,想必燕王殿下这会也该着急了!”
见到成功找到颉利可汗牙帐的方向,忽伦难掩兴奋之情,他立即兴奋地向唐俊悟建议道。
作为前隋骁果军的折冲校尉,唐俊悟自然也不会是什么泛泛之辈。
要不然,他也不会从一众追随李恪的土匪头目中,一跃成为李恪的心腹爱将。
他眯起眼睛,盯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定襄城轮廓,伸手打断了忽伦的话。
他看向忽伦,眼底似乎有一股火光在不停地跳动。
"不可!”
听到唐俊悟的话,忽伦有些不解。
但唐俊悟作为跟着李恪从一兵一卒都没有的蜀王,一路拼杀到坐拥北方十四州,雄踞一方的燕王。
他自然知道李恪的潜力,他清楚地明白,若论单纯的实力和手段,自家殿下在当今陛下的一众儿子中,都是最出众的。
虽然说如今,李恪的头上还顶着一位太子李承乾。
但那位太子,除了出身,哪一点够资格与燕王殿下相提并论?
尽管他们这些追随李恪的人,尚且不知道李恪有没有问鼎的野心。
但他们这些人在心底,其实也幻想着有朝一日,做那从龙之臣,立那拥立之功。
若能在此战中生擒颉利,不仅能让李恪在朝堂上的威望直逼太子,更能让北方诸部彻底臣服。
以自家殿下的年纪,未来怎么说都有着无限可能。
再则,随着李恪的地盘和势力越来越大,追随燕王殿下的人才也越来越多。
唐俊悟明白,若想紧跟在李恪的身后,不掉队,就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为殿下立下不世的功劳。
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低声道。
“忽伦埃斤,"唐俊悟压低声音,眼中精光闪烁。
“你如今初入燕王麾下,尚未站稳脚跟,就算是燕王殿下对你们这些这些草原豪杰青眼有加,可没有实打实的军功和政绩,说到底,底下的人谁也不会真的服你们?”
“而你们,也需要一场实实在在的军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说到这,唐俊悟的右手重重的指向前方不远处的定襄城。
“现在,定襄城就在眼前,你敢不敢跟着唐某,去博一个封侯拜相的前程?"
......
喜欢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