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苏超”转播了)
一辆蓝色的东南得利卡,沿着略显狭窄,两旁是浓密龙眼树和低矮红砖厝的乡道,吭哧吭哧地从镇上往西边开。微趣小税 首发
司机小吴是个活泼人,上了车,就开始嘴不闲着的给几人介绍着风土人情,乡野传闻。
尤其听到蔡东照是围头那边的,更是滔滔不绝起来。
“你们蔡家厉害啊,合口蔡陈林,蔡家出读书人,陈家出有钱人,林厝出行伍人。”
“漏了吧?你们屯厝出当官的,一门三厅长,不就是你们吴家?”蔡东照笑道。
“哈哈哈哈,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咯,等几位阿公退的退走的走,再后面的人里就不成了,尤其是现在,还是得读书啊,不读书公门的门槛都进不去了哇。”
坐在副驾的李乐接茬道,“我看吴哥以前是当兵的,还是汽车兵?”
“哟,你能看出来?”
“能,你看这车,”李乐指指仪表盘,“十万公里,车况还这么好,里里外外这么新,尤其刚上车时候,连轮胎轮毂都刷的干净,也就只有从部队里的小车班,才有这习惯。”
“而且,看你看车这风格,应该是以前给领导开车的吧?”
“哈,可以啊,怎么,你家里有首长?”
“我爸在部队养过猪。”
小吴笑道,“那是老班长啊。呵呵呵,我以前在机关,给我们团长开了三年车,后来团长升了,问我愿不愿意跟着,可我妈不愿意我继续在部队,非要我回来,说找了人,在镇上安排了办公室的工作,我就回来了。”
“结果还是开车?”
“可不么?早知道打死我也不回来,要不然,现在我兴许都上军校当干部了。哇嘎理工啊,我们团长对我可好了,他现在两杠四,听说再过两年就能金牌。诶,天底下没有后悔药吃啊。”
“你现在不也不错?镇上公职人员。”
“啥公职,就是个工勤岗,顶多占个离家近,旱涝保收,撑不死饿不着的。还是你们,乖乖,都是人大燕大的博士,要在我们这儿,都得宗祠单挂牌匾的,是吧,蔡博士?”
“别,刚不论了么?你阿嫲是我阿公的三堂姑,我得称呼你一辈,叫东照就成。”
“嗨,这都多少辈了,咱们论咱们的。”
后排的梅苹这时候说了话,“吴师傅,小蔡,你们这儿,几个大姓之间的联姻多不多?”
“联姻?还成吧,都有你嫁我娶的,不过有两家是打死都不会结亲的。”
“哦?那两家?”
“就这要去的陈厝的陈家和林厝的林家,别看就隔了不到三里地,这两家好几百年了,互不通婚的。”小吴指着前方,柏油路延伸方向的两个山头。
“为啥?”姬小雅来了兴趣,“又不是潘杨、岳秦两家的。”
“因为啊,这两家有世仇。·看¢书\屋~小-说_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蔡东照笑了笑,“听老人说,大明嘉靖年间以前,陈家和林家还是经常结亲的,关系还相当不错。只不过后来,陈家的一户李,因为两口子闹矛盾,把林家嫁过去的女儿给打死了。”
“林家人报官,结果审案子的县令因为陈家有在朝里当侍郎的族亲,想攀附,只判了赔钱了事,结果就引起林家人的不满,发生了械斗,各家死伤十几个人,最后还是林家的姻亲俞大猷俞总兵出面,才把这事儿给压了下去。”
“可打那以后,这两家就再也没有结亲的事情。”
“嚯,好嘛,连俞大猷都出来了?那这里面有没有戚继光的事儿?”
“可不,武襄公老家就在北面一点儿,算来算去,都是几百年的亲戚。武毅公就算了,他是鲁省人。”
“诶,你们知道么,我们这儿,还有当年抗倭时候”
小吴和蔡东照一唱一和的介绍着。
没多久,车子穿过一道石板桥,停在停在一片密集的厝落前,村口一棵巨大的古榕树虬枝盘结,树下石条凳上坐着几个抽烟闲聊的老人,好奇的打量着这辆挂着镇政府牌照的面包车和下来的陌生人。
“到了,去祠堂那边路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