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屋内要比待在屋外更安全一些。
好在那道闪电之后,接着便是倾盆大雨而下,闪电倒是没有了。
被闪电击中之后,那偏殿猛然起了大火,但随之而来的大雨却又接着将大火扑灭了,似乎这闪电就是为了劈那偏殿而来。
卢飏三人坐在大殿的门口,看着那已经损毁的偏殿,没有人说话,倒是卢飏的马一个劲的用嘴拱卢飏,好似是在感激卢飏刚才救了它。
大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刻钟的功夫,雨便停了,接着黑云散去,西边的太阳又冒了出来,一道彩虹挂在对面的山上。
对于这等奇观,卢飏也是纳闷,莫非这闪电真是为了劈那偏殿而来?
吴国祯此时再看手中那本推背图,却已经是不一样的感受了,对于这本劫后余生的书,吴国祯决定要好好保存。
三人不敢再在庙中逗留,牵着马,径直便往山下而去,一路上说起这场奇遇,三人皆是暗道有机缘。
这场雨下的很大,三人下山时,路边的小溪已经变成了小河,水流潺潺,最终汇到了山间的大河中。
三人又行了一个多时辰,便回到了卢家洼,却发现卢家洼周边的地方并没有下雨,三人又道稀奇。
不过这夏季的雨其实就是一片云彩,这云彩飘到了哪里就在哪里下,说起来却也没什么稀奇的。
不过三人还是对那场雨,那场雷印象深刻,特别是劈了那座找出来推背图的偏殿,似乎也有什么隐喻。
晚间,卢飏三人喝了酒压了惊,再说起那本推背图,吴国祯和孙传庭似乎都感觉自己身上有了中兴大明的责任。
但是卢飏受过现代科学的教育,对于山巅建筑被雷劈的事他能用科学知识来解释,感受上便没有孙传庭和吴国祯强烈,不过因为他对于自己穿越到了明朝的事情也没法解释,所以也觉得那雷和那本推背图似乎在向自己传递什么。
不过卢飏与其余两人不同,卢飏担心的是,这到底是是让自己改变历史的进程还是不让自己改变,但卢飏后来一想,若是不让自己改变历史进程,那为嘛又让自己穿越四百年迷雾来到这晚明呢。
但是孙传庭和吴国祯却是不一样的心境,他俩则觉得这是上天选中自己,此生要为大明国祚绵长而奋斗了。
对于这样的结局,卢飏也感到好笑,不过自己能在大明改革路上多两个死忠的帮手,卢飏还是很欣慰的,当下便又对着二人一阵忽悠,最终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他要结社。
晚明文人都喜欢结社,朝廷上的各党各派自不用提,就是民间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社团,比如复社、湘社、赣社和齐社等等。
这些民间的社团组织不同于朝廷的党派,只是一些士子聚在一些交流时文的组织,非常松散,这其中以复社最为庞大,而且组织也相对严密一些。
当然复社主要是有一些在野的东林党大佬支持,将其作为东林党日后的补充力量的来培养,在朝堂上也有一些地位。
因为卢飏也担心被朝廷以及其他党派注意,所以便以士子研习时文的名义来结社,当然这入社条件却要严密,一定要选择以改革大明为己任的士子来参加。
等到日后卢飏羽翼丰满了,这些社团的士子便是卢飏推行改革的帮手和助力。
这时代士子结社成风,有时候三五人便会结成一社,孙传庭和吴国祯两人听说卢飏要结社,便欣然同意,当下便与卢飏讨论起社名社规来。
孙传庭和吴国祯开始提了几个名字,叫:中兴社或者复兴社、振明社,但是卢飏觉得这名字太过大气,不利于社团草创隐蔽发展的宗旨,便提议叫文起社。
文起二字,取自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这是苏轼赞誉韩愈引领古文运动的文字,原文是“文起八代之衰”,而卢飏将文起二字用在这里,也是要传承历代变法之意。
另外,晚明时期士人中间也发起了新一轮的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言事,文种实际,所以在晚明,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话本小说,而且有许多经典传世的长篇小说,这才之前的朝代是绝无仅有,这意味着,传承数千年的华夏文化又诞生了新的文化形式。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这个社名,一看就是士子讨论八股时文的社团,非常普通,可以隐秘在晚明众多民间社团之中。
一番说明之后,吴国祯和孙传庭便也同意的卢飏的意见,文起社的名字便算是定下来了,而且也有了三位首届社员。
随后的几天,卢飏三人讨论了入社的条件,当然,这条件定的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