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通宵达旦的激烈讨论,军工专家团队最终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战略方针。
第一条腿,是“降维仿制”。
既然高端的95式枪族暂时无法实现,那就集中精力,攻克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八一式自动步枪”。
他们决定,在保证其核心的导气式自动原理和基本性能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降维设计”。 原本需要特种合金钢的枪管,暂时用兵工厂能生产的最好钢材替代,哪怕寿命短一些,先解决有无问题;原本需要精密冲压的机匣,改成可以用现有设备进行铣削加工的结构;放弃所有复杂的附件接口,将结构简化到极致。
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用最快的速度,利用现有的一切材料和工艺,仿制出一款性能可靠、能够大规模生产的“八路军版AK47”。这款“降维版”的八一式,将作为解决部队燃眉之急的主力武器。
同时,它也作为一个最悲观情况下的备用方案——万一有一天,陈天明的能力突然失效,或者他不幸牺牲,根据地依然拥有能够自主生产先进自动武器的能力,不至于被打回原形。
这样一来,陈天明就不必在吃鸡游戏中,每次都选择大量的步枪、机枪等常规武器,而是可以将宝贵的游戏产出,更多地投入到那些根据地短期内绝对无法制造的、或者更具战略价值的技术性装备上,比如首升机、载具……
第二条腿,是“技术攻关”。
在进行降维仿制的同时,一个更为长远的计划也在同步启动。
“启明星”军工团队,成立了数个专门的课题小组,每一个小组都针对蓝图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进行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和小型实验。
有的 小组,在陈天明提供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基础化学知识的指导下,用最原始的坩埚和焦炭,开始尝试冶炼各种特殊合金。 有的 小组,则从零开始,研究光学原理,试图用手工研磨的方式,制造出第一块合格的光学镜片。 还有的 小组,则围着一台从游戏中取出的、被拆解开来的小型汽油发动机,日夜不休地研究着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这是一个无比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可能看到一丝曙光。但他们每一个人都明白,他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份努力,每一次失败的尝试,都是在为这个民族的未来,铺设一块坚实的基石。
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仿制,更是学习、是理解、是消化、是再创造!他们要在一次次的攻关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现代工业理论体系和人才梯队。
就这样,在太行山的深处,两条看似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道路,被同时开启了。 一条,是立足于现实,用最快的速度将未来的武器拉到现在的战场,解决燃眉之急。 另一条,则是着眼于未来,用最笨拙也最扎实的方式,一步步地追赶着那道璀璨的未来之光。
这两条路,共同指向一个目标——一个不再受人欺凌,一个能够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强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