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
为了庆祝乔迁之喜,温氏咬了咬牙,去镇上割了一斤肉,又买了些白面。
晚上,一家人围在小小的院子里,吃了一顿香喷喷的猪肉白菜炖粉条,还有白面馒头。
这是她们分家以来,吃得最丰盛的一顿。
两个孩子吃得满嘴流油,谷大山也破天荒地喝了一小口酒。
温氏看着他们,心里暖洋洋的。
“爹,娘,”团团啃着馒头,含糊不清地说,“咱们家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对!会越来越好的!”温氏重重地点头。
住进了新家,生活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秋收时节,谷大山把地里的庄稼都收了回来。
虽然只有四亩地,但收成却不错。
交了赋税,剩下的粮食足够他们一家吃到来年开春。
温氏也没有闲着,她看自家的院子还空着,就跟谷大山商量,把院子开垦出来,种些蔬菜。
谷大山二话不说,扛起锄头就干了起来。
没过几天,小小的院子里就多了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温氏还从山上移栽了一些常见的草药,种在菜地旁边。
她想试试看,这些草药能不能在自家地里种活。
要是能成,以后还能种些药材来卖。
团团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温氏的身体,在药物和食补的双重调理下,也渐渐好了起来。
脸色红润了,干活也有劲了。
大丫越来越开朗,跟着温氏学做饭,学针线活,像个小大人一样。
团团则继续当她的“福星”,时不时地就能从山里带回点好东西。
谷大山的变化是最大的。
他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毫无主见的男人。
他会主动帮温氏分担家务,会给女儿们做木头玩具,甚至还会在晚上,跟温氏聊聊地里的收成,说说未来的打算。
草药成熟后,温氏采摘了一批,送去了济安堂。
老大夫一看,眼睛都直了。
“我说娘子,你这药材,是在哪儿种的?这品相,比得上我从药材商人那里进的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