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稳的郎君,多思多虑,对阿致的心思,真的只是单纯视为友人吗?
裴公沉吟片刻,打开了匣子。左侧放置着一个方形盒子,右侧卷起了一封书信。老翁先拿起了书信,有些分量。首先照常是圣上的仁德,关心老翁的身体情况。其次是正事,李彰决定要对田地进行税赋改革。但一在皇族宗室阻力,二在没有成型的计划,询问老翁对此的看法。事是新事,但问意见这种事不是意外。裴公虽然远离朝堂,但与李彰的联系从未中断过。当年急流勇退是权宜之计,明面远离朝堂,暗里始终没有停止为李彰与康朝谋划。这事还需慎重对待,老翁继续向下看,看着看着,心想,来了。第三提到,太子在衡州巡察时偶然结识了自己的孙女,两个孩子很是投契,还说李知竢觉得阿致如何好如何善良如何明达。老翁觉得这话似乎不是李知竢能说出来的,怎么看那也是个内敛的,估计李彰添油加醋的成分居多,但老翁倒颇受用,他看自己的孙女也是怎么看怎么好,十分担得起信里的夸奖。再往下看,李彰继续写,哪有这么凑巧的事不是?看来两个孩子是有缘的,刚好有税赋这么个事,这么多年没回来了,不如就带着裴致回长安小住。这才是重点,他离开长安的时候拜别的多坚定啊,李彰应允的多好啊,以往没大事吗?以往有大事的时候李彰怎么不逼着让他回长安?末了道,回来也不是非要成一门婚事,让两个孩子先相处一段时间看看。话是这么说,李彰客气归客气,恩宠归恩宠,君终归是君,这话也终归是圣旨。既然是圣旨,没有不遵的道理。老翁眼角抽了一下,这匣子上的“密”字,防的还能是谁,无非是阿致。把别人的孙女拐回长安,还得让人家祖父帮瞒着,以免影响对自己儿子的看法。气极反笑,当初娶故皇后的时候就是个有主意的,现在给自己儿子讨媳妇,脑子转的还是那么快。裴公将信收好放回信封,拿出左侧的盒子。里头放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光洁无瑕。掌上明珠。老翁轻轻地叹了口气,他李氏父子,是看准了他的掌上明珠。--------------------李彰:儿,追媳妇,听爹给你经验。柿子:对不起,今天更的晚了一些,下一章就揭晓皇帝老爹是如何给自己儿子助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