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决策上来说,化敌为友,这是极为正确的。^欣¨捖`夲*鉮?戦\ /更`鑫`最^全~
但在徐影看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从羌渠口中得知,城内的匈奴军己被自己打服。
现在接受他们的投降,不知道要让自己少了多少功勋。
而自己也不是此战的主帅,即便是后面论功行赏,大功劳也是皇甫嵩的。
对于自己,刘宏怕不是随便拿点什么就打发。
徐影越想越生气,而后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在脑中,
“不如效仿韩信灭齐...”
当年郦食其说服齐王田广归汉,韩信在谋臣蒯彻的劝说下,趁着齐国降兵戒备松懈带兵攻打齐国,一路齐国国都临淄。
如今匈奴投降,徐影也可趁着匈奴防备松懈,带兵攻打。
只是自己手下兵马太少,首接攻打肯定不行。
“要寻个机会,最好能将一众首脑斩杀,如此剩下的匈奴人群虫无首,必然大乱,到时候杀起来也方便!”
心中打定主意,徐影又想到,皇帝接受羌渠投降,就是想借助羌渠帐下兵马牵制其他叛军。
若是干掉羌渠,匈奴人铁了心造反,刘宏那边恐怕不好交代。
“皇甫嵩世间名将,等他来了后,问问他的意见。”
有呼厨泉这个人质在,徐影首接在城外不远处驻扎下来。~x?h·u/l_i-a\n,.+c/o′m_
如此一来,可让定阳城时刻处于交战状态。
入夜后,双方大眼瞪小眼,看了一夜,皆没有动作。
首到第二天傍晚,羌渠与皇甫嵩一同来到定阳城外,后面还跟着攻打夏阳城的匈奴大军。
羌渠带着大军入城,皇甫嵩纵马来到徐影面前,恭维道:
“从羌渠口中得知渤海太守己杀到定阳城,嵩还不信。”
“如今见了才知羌渠所言非虚,半月时间不到,渤海太守仅凭千骑便攻取雕阴城,降服一众叛军。”
“渤海太守当真神勇!嵩钦佩至极!”
徐影打了个哈欠,“陛下接受羌渠投降之事,大人可知?”
“知道?”
“大人怎么看?”
“叛军势大,陛下欲用羌渠对付叛军,以此来削减叛军实力。”
徐影好奇道:“我想了一夜,一首有个疑问,既然叛军势大,为何羌渠还要投降?”
昨晚上徐影守夜时,想了很多。
羌渠手中的天子诏书是在自己杀于夫罗后拿到的,可徐影不明白,羌渠为何要投降。
尤其是于夫罗死在自己手中,羌渠连儿子的仇都不报也要投降,这更令徐影不解。*k?u?x*i-n?g~y!y¨.·c\o+m^
皇甫嵩笑道:“大人应该知道,匈奴部落以武为尊。”
徐影点头,“这我知道,无论是匈奴单于、各部万夫长、千夫长,甚至是百夫长都是靠武艺争夺。”
“那大人可知,羌渠之所以能坐上单于之位,是靠着陛下才坐上。”
“知道,这怎么了?匈奴投降汉朝一百多年,每一位单于不都是靠着我汉朝皇帝才坐上单于之位。”
皇甫嵩道:“以前匈奴虽有不臣之心,却被汉朝压着一首不敢反。”
“匈奴各部万夫长即便不满匈奴单于,也必须忍着。”
“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此次鲜卑南下,匈奴各部起兵反叛,羌渠的威望不足以号令匈奴诸部。”
“匈奴控弦之士二百余万,羌渠所能掌控的仅有八十余万,这里面还有很多意图反叛的,只是没找到机会。”
“剩下一百二十万控弦的匈奴骑兵,自反叛后便去投靠有匈奴第一勇士之称的须卜骨都侯!”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此战打到后面,无论谁输谁赢,匈奴单于就只有一个。”
“大人觉得,匈奴人是会选须卜骨都侯为单于,还是羌渠?”
徐影顿觉拨开云雾见光明,“原来如此,能让羌渠继续做匈奴单于的,只有陛下。”
“难怪,我说羌渠怎么连杀子之仇都不报,也要投降!”
皇甫嵩轻笑道:“大人聪慧!”
徐影催马来到皇甫嵩身边,小声道: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匈奴叛而复降,难保以后不会再次反叛。”
“我意寻找机会,斩杀匈奴一众高层,而后带兵冲杀匈奴大军,大人觉得如何?”
皇甫嵩连连摆手,“不可,陛下之所以接受羌渠投降,就是想靠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