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在五万以内。
我们的目标客户是刚起步的小老板和商人,价格不能太高。"
"确实是难题。"
"老板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不过要是卖不动,之前的付出就全白费了。"
王建华深知高溧洋性格果断,知道自己若想保住这份工作,就得听话照做。
技术开发部负责人袁南洋是个光头中年男子,看起来学识渊博,毕业于理工学院,是魔汽初创时期的骨干成员,负责技术领域的工作。
魔汽被并购后,高溧洋对公司进行了大换血,各部门负责人大多被替换,唯独袁南洋依旧担任研究部负责人,这体现了高溧洋对其能力的认可。
"袁经理,"高溧洋看了看袁南洋说道,
"我给你们一个月时间,把这款新车型研发出来。"
"一个月?"袁南洋摸了摸脑袋,"是不是有点紧张,老板?"
"无论你需要什么支持,我都会提供。"高溧洋坚定地说,"但你只有一个月时间,必须拿出样车。"
"呃..."袁南洋再次感受到老板的强势,"好的,我会尽力而为。"
王建华沉思片刻说:"老板,如果只是换外观还好,但关键问题是引擎要用什么型号?车架和悬挂是否符合需求?这需要解决。"
高溧洋早有计划:"引擎技术不行,得和其他厂商合作。
车身和减震方面,现有技术水平可能无法满足要求。"
王建华无奈道:"所以,我们必须与其他公司合作才能完成这个项目?"
高溧洋点头同意。
"那你们先联系主要供应商,我随后亲自过去。
王总,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你负责公司研发工作,督促加快进度,并改造工厂,完善配套设施,为推出新车做准备。"
王建华心里暗想,他真的这么确定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所有配件?
若失败,工厂的努力就白费了。
高溧洋等人讨论至晚上十点多,会议结束后各自离开。
毕竟,他对汽车的理解仅限于表面,对行业发展趋势也只有一些初步想法,更多具体细节还得依靠袁南洋团队来处理。
袁南洋是个技术狂人。
高溧洋最大的兴趣在于研究机械。
他提出的挑战性问题引起了袁南洋的关注,后者好奇是否能将设计图变成现实,是否会受欢迎。
高溧洋提出了西点要求:控制新车生产成本、确保质量、注重外观的硬朗与流线美,以及车辆体积要足够大以兼顾载人载货。
袁南洋觉得这些要求近乎苛刻,认为全球最畅销的货车并非易事。
王建华则表示目前连核心部件都未完成,建议先打好基础再逐步推进。
高溧洋自信满满地说,疯狂才能生存,并承诺一个月内准备齐全新车的核心部件。
他还提到会为王建华推荐一位得力助手。
当被问及是否需要组建更多团队时,高溧洋提议与魔都理工大学合作分担压力。
袁南洋认同对方实力强大但合作不易,王建华补充说明曾尝试寻求技术支持却遭拒。
高溧洋疑惑为何对方不愿合作赚钱。
王建华苦笑着说道:“魔都理工大学地位很高,上面指什么方向,他们就会行动。
不管做得对不对,没人能对他们怎么样。”
高溧洋眼神微微一凝,原本以为这件事简单,但如今却发现比预想复杂得多。
袁南洋看着高溧洋,信心满满地说:“老板,如果我们能争取到魔都理工大学的支持,新车型的设计一定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高溧洋注视着袁南洋,虽表面憨厚,实则聪慧。
他点头道:“如果我成功邀请到魔都理工大学,设计工作就交给你了,若无法完成,公司将按规章制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