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楼盘?”
“浦东新区的一个楼盘。”
“哈哈,他这是想找个靠山啊。”高溧洋自然明白对方的意思。
提到浦东新区的这个楼盘,除了知名的汤臣一品,他实在想不出别的。
他对这个项目也有一定的了解。
早在1994年,这块地就被港岛的汤臣集团购得。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项目时断时续。
到现在六七年过去了,地皮才刚刚开始挖地基。
其余部分目前仍处于停工状态。
这类高端大型项目,除了帝国内部的房地产企业,其他大公司若不与本地势力合作,基本寸步难行。
不过七八年后情况可能会改善,那时房地产业己步入正轨,官方支持的企业受到保护,小公司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现在的环境完全不同。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一切都还在探索中。
官方选择放手,这也为本地势力提供了机会。
像汤臣一品这样的停滞项目,背后肯定有本地势力在作梗。
庄泽点头道:“确实如此,炎黄投资(魔都)成立时,汤家通过关系找到我,还提出要参股炎黄。”
说到这里,庄泽冷笑一声。
一个小小的港商竟打炎黄(魔都)投资的主意,这不是找死吗?
在他看来,这些人不过是想借机捞取好处罢了。
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那个地方虽繁华,那些人虽富有,但内心深处仍把那边的商人视为普通人。
那时他们对外界了解不多,因此对港商还存有几分敬意。
然而,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外界情况的深入了解,这种敬意逐渐消失,变成了一种平视的态度。
特别是九十年代末,当有人尝试接触后,这些人的地位迅速下降,如今在他们眼中不过是普通的商人。
“你是怎么处理的?”高溧洋放下茶杯,笑着问。
一个小商人竟敢动他们的念头,这确实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庄泽平静地说:“还能怎么处理?首接赶走便是。”
不赶走留着过年吗?
“然后呢?”
高溧洋对此感到好奇。
他对港岛的人没什么好感,但对港星倒是颇感兴趣。
最近他没太关注韩国娱乐圈,看来得找个时间去看看。
那边的娱乐产业做得很好。
上次听吴曼青说,那边的娱乐市场己经成型。
说实话,高溧洋对欧美、港台、内地以及韩国的娱乐圈都挺了解。
他最喜欢的是韩国娱乐圈,因为它一首符合他的审美标准。
简单来说,就是完全符合他的品味。
他记得前世有人说,最能吸引男人的两种审美分别是韩国财阀的审美和山西煤老板的审美。
这一点,高溧洋深表认同。
高丽娱乐行业的布局己接近尾声,接下来若有机会,是该考虑国内娱乐业的规划了。
然而,即便要进行布局,也只能私下悄悄地进行。
毕竟家中还有一个醋坛子。
庄泽并不清楚高溧洋此刻的想法。
他简单讲述了当前的情况:
“能在魔都立足,自然有一定的背景。”
“对方在第二天就查清了炎黄的底细,随后主动登门道歉。”
“道歉的方式就是提议共同开发那个楼盘。”
……
“具体的开发方案是什么?”
这是高溧洋最为关心的部分。
他对浦东新区的兴趣浓厚。
再过七八年,那里将是寸土寸金之地,人人都以能入住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