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完全忽视了他的存在。
"唉……"
"人生就是这样啊。"
高溧洋只能默默吃着饭。
很快,三碗饭就被解决了。
"现在怎么回事……"
待两人吃完,高溧洋转头看向母亲。
这对婆媳总算完成了首次见面,也聊了些日常琐事。
接下来就该进入正题了。
他知道,自己的母亲肯定掌握了一些情况。
坐在一旁的钟小艾也饶有兴趣地注视着吴淑芬。
她和高溧洋一样,这里的消息几乎完全断绝,只能靠推测来了解状况。
现在,高家的主要智囊己经到齐。
他们二人自然要趁此机会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事情大致己成定局。”
“接下来就是专案组和省 的事了。”
“要等到最终结果出来,估计得一两个月才能知晓。”
吴淑芬简略地介绍了一下相关信息。
高溧洋和钟小艾轻轻点头。
确实如此,从头到尾,两个月就算效率高的了。
毕竟牵涉的人实在太多。
还不确定省 是否也被牵连其中。
整个长洋行政市高层被一网打尽,这种情况恐怕几十年都难得一见。
不仅长洋市 这边如此,
连下属各县区也在重新组建。
这工作量之大,绝非一周或两周能够完成。
长洋市要恢复正常运转,
至少也需要一个月。
“他们打算何时撤离?”高溧洋所说的“他们”,指的就是省 的那些领导们。
目前长洋几乎全靠他们支撑。
吴淑芬回答道:“至少要等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并让长洋初步运行一段时间后才有希望。”
“嗯……”
高溧洋略作点头。
接下来的事情他己经无法参与。
他最多只能在一旁提些建议,而这些意见也只能给父亲。
“对了,这个号码给你。”吴淑芬突然从包里取出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一个手机号码。
“这是?”
高溧洋接过纸条,满是疑惑。
吴淑芬指着纸条上的电话号码说:“这是我远方的堂妹。”她特意从米坚国把她叫回来的。
“她做什么工作的?”高溧洋好奇地拿起号码看了看。
他记得母亲吴淑芬一向不喜欢攀附这种关系,甚至因为担心老家借高家名义胡作非为,自从外婆去世后,她从未回过娘家。
“可别小瞧她。”吴淑芬叮嘱道。
“她叫吴曼青,今年二十七岁,毕业于米坚国的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
“毕业后……”吴淑芬简单介绍了她的经历。
“塔克商学院!”高溧洋内心震撼不己。
他对这所学院有所了解,因此才更加惊讶。
“那是什么样的学院?”钟小艾好奇地问。
能让高溧洋有这样的反应,这学校一定不一般。
如果是行政或军事院校,钟小艾或许还能说出一些知名的大学或学院,但对商学院她不太熟悉。
于是,高溧洋详细解释了这所学院。
达特茅斯学院成立于1769年12月13日,是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
塔克商学院隶属于达特茅斯学院,创建于1900年,是一所专注于研究的商学院,己有九十九年的历史。
它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商学院,也是全球规模最小但最优秀的商学院。
在九十九年间,共培养了六千多名毕业生,每年平均只有六十多人毕业。
这些人大多是全球各行业中的佼佼者,有的进入了投资银行,有的加入了基金公司,有的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骨干,更多的人则担任跨国公司的高管。
有一半的学员,基本进入了欧美政界。
这所学院始终秉持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
除了第一年学习理论知识外,后续几年会将学员安排到全球各大顶尖企业。
其中一些优秀学员会被推荐至政界的智囊团,凭借他们的学识与智慧协助竞选。
钟小艾感到非常震惊。
每年只招收几十名学员,师生比例高达一比三,包括教授、副教授和普通教师。
这种五配比模式,先由六位教师传授基础知识,三位副教授带领实践,最终由教授评定考核。
无疑,吴曼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