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导航信标和地标进行推测领航,对跑道和停机坪进行大面积火力覆盖(机枪扫射和少量携带的小型炸弹),而非精确点杀。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攻击效果,但聊胜于无。
“尖啸”中队的Ju 87D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飞行员们则面色凝重。低能见度、云层、甚至可能的雷暴,对需要精确俯冲瞄准的他们来说是致命的。中队长指着模型,嘶吼道:“都给我听清楚!俯冲角度不够,命中率就是零!但统帅说了,哪怕45度也要冲!把眼睛给我瞪出血来!‘岩蜥’的兄弟在用命给我们点灯,我们他妈的要是怂了,就不配穿这身皮!反复模拟!想象下面是地狱,也要把炸弹塞进那个该死的通风口!”
地勤人员顶着细雨,给每一架战机做最后的检查和加油挂弹。机翼下挂载的250公斤和500公斤高爆航弹闪着冷冽的寒光。飞行员们一遍遍检查飞行装具,默背着紧急程序,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气象报告如同催命符,每半小时更新一次,曼德勒和密铁拉上空的云层厚度和能见度预测在不断恶化。乌云,如同悬在暹罗空军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统帅部作战室 (T-9小时)**
巨大的时钟滴答作响,如同敲在每个人的心脏上。
沙盘上,“铁流”突击营的光点群终于艰难地越过了象征流沙区的红色区域,但移动速度极其缓慢,且代表人员的黄色光点亮度明显减弱,旁边标注着:“轻装徒步,遭遇复杂地形及暴雨,非战斗减员上升。”
“岩蜥”分队的信号点依旧稳定,但新的红色标注出现:“日军巡逻频次增加,警戒提升至最高级别,西侧水塔区域被重点标注。”
空军状态依然黄得刺眼:“目标区域云底高预计降至300米,能见度小于1公里,雷暴概率30%。”
吴汉生快步走进,脸色异常难看:“截获日军密电,密铁拉守备部队指挥官似乎对西侧水塔区异常警觉,己下令在T-4小时左右,调派一个精锐步兵中队,携带军犬,对该区域进行‘彻底拉网式搜查’!理由是‘消除潜在威胁,确保核心区绝对安全’!”
参谋们瞬间脸色煞白。T-4小时!这正是“岩蜥”需要提前启动引导器(T-0减15分钟)的关键准备期!日军这个时间点的拉网搜查,几乎是致命的!
首席参谋猛地看向统帅办公室紧闭的门,声音干涩:“统帅,日军将在T-4小时对‘岩蜥’所在区域进行拉网式搜查!携带军犬!”
办公室的门开了。林昭业走了出来,他的步伐依旧沉稳,但眼神深处那翻涌的风暴似乎更加剧烈。他没有看沙盘,目光首接落在代表“岩蜥”位置的那个微小光点上,仿佛穿透了数百公里的距离,看到了水塔基座下那些屏息凝神的战士。
整个作战室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时间仿佛凝固了,只剩下时钟冰冷的滴答声和窗外滂沱的雨声。
林昭业走到巨大的通讯台前,拿起专用话筒。他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清晰地、一字一顿地传向密铁拉水塔之下那个最危险的潜伏点:
**“‘岩蜥’,这里是‘龙首’。日军将于T-4小时对你们所在区域进行拉网式搜查,携带军犬。最高指令:不惜一切代价,隐蔽至信号发射时间!若在T-4小时前被发现,允许使用一切手段清除威胁,务必保持静默!若在T-4小时搜查开始后被发现…**” 他停顿了一瞬,那短暂的沉默却重若千钧,**“…在完成信号引导前,死战不退!重复,信号引导前,死战不退!祖国与人民,铭记你们的牺牲。‘龙首’,完毕。”**
命令下达,冷酷到了极致,也沉重到了极致。他将最残酷的选择,压在了深入龙潭的“岩蜥”肩上——要么在搜查前悄无声息地解决掉军犬和搜索队(几乎不可能完全无声),要么在搜查开始后,以区区十几人之力,硬撼日军一个精锐中队,在枪林弹雨中完成那致命的引导!无论哪种,都是九死一生,甚至十死无生!
参谋们震惊地看着他们的统帅。这不再是赌注,这是将“岩蜥”首接推向了炼狱火海!
林昭业放下话筒,转身,目光扫过一片死寂的作战室,声音如同淬火的钢铁:“通知‘蜂鸟’,行动时间**提前至T-2小时!** 目标:在密铁拉城东、城南制造**更大规模的混乱**,务必牵制日军机动兵力!为‘铁流’和‘岩蜥’,争取一线生机!”
他再次看向时钟,指针无情地指向T-9小时。穿心倒计时的每一秒,都浸染着越来越浓重的血色。统帅的砝码,己押上了所有,包括战士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