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
“该死!”纳隆一拳砸在窗框上。他的计划核心就是精确度和时间差!低能见度下,Bf 109的高速掠袭效果将大打折扣,Ju 87的俯冲轰炸更是需要清晰的目视引导!如果“岩蜥”的激光引导在烟雨或雷电中失效……后果不堪设想!
“长官,‘隼’中队请求进行低能见度编队飞行训练,熟悉云层穿行!” 中队长主动请缨。
“长官,‘尖啸’中队建议,如果天气恶劣,是否考虑延迟攻击?” 另一名中队长谨慎地提出。
“延迟?”纳隆猛地回头,眼神锐利如刀,“统帅的命令是T-0!‘铁流’在泥里爬,‘岩蜥’在刀尖上舔血!我们延迟?他们怎么办?告诉曼德勒机场的日本人,我们来了,改天再战吗?”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烦躁,“命令:所有飞行员,立刻进行低能见度攻击模拟训练!气象部门,每半小时更新一次曼德勒和密铁拉气象预测!通知地勤,做好所有战机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强行起降的准备!告诉‘尖啸’中队,就算天上下刀子,只要‘岩蜥’的信号发出,你们就必须把炸弹给我塞进那个该死的通风口!” 塔台内气氛凝重,飞行员们奔向模拟器或再次研究地图。时间在焦灼的等待和紧张的备战中流逝,天空的阴霾如同压在每个人心头的巨石。
**无形的压力网:统帅的最终砝码 (T-12小时)**
统帅部作战室,空气仿佛凝固了。巨大的时钟滴答作响,每一个声音都敲在参谋们紧绷的神经上。
沙盘上,“铁流”突击营的光点群在“丛林隘路”末端那片象征流沙区的红色区域边缘艰难挣扎,前进速度几乎停滞。代表故障车辆的红色标记又多了两个。
“岩蜥”分队的信号点依然稳定,但旁边刚刚标注了一条醒目的红色信息:“遭遇日军巡逻队近距离搜索,未被发现,状态维持。”
空军状态显示为黄色预警:“目标区域(曼德勒/密铁拉)气象恶化风险上升,预计T-0小时能见度低于作战标准。”
吴汉生快步走进来,将一份最新破译的电文递给首席参谋:“截获日军第15军司令部发给密铁拉守备部队的加密电令:要求加强仓库区,特别是西侧水塔区域的夜间巡逻频次和警戒等级。提及‘近期情报显示有可疑渗透活动’,要求‘务必确保核心区域万无一失’!”
参谋们倒吸一口凉气。敌人虽然没有确切发现“岩蜥”,但警觉性己大幅提升!这对深入敌后的特种分队和需要精确引导的空袭,无疑是雪上加霜。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扇紧闭的办公室门上。三支利箭都己绷紧到极限,任何一支的弦断箭折,都可能导致整个“穿心行动”的崩溃。是强行按原计划执行,还是临机调整?这个决定,只有一个人能做。
办公室内。林昭业站在窗前,望着外面依旧滂沱的雨幕。沙盘上的困境、吴汉生的情报、纳隆的天气预警,如同冰冷的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神深处,如同风暴汇聚的海面,翻涌着计算、权衡与决断的惊涛骇浪。
他走到巨大的作战地图前,手指重重地戳在“铁砧”高地上——那是“铁流”突击营预定展开攻击的位置。然后,他的手指缓缓移向代表仓库核心区的红色方块,最终停留在象征地下弹药库入口的那个微小标记上。
参谋们屏息凝神。门开了,林昭业走了出来,步伐沉稳。他没有看任何人,径首走到巨大的电子沙盘前,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金属质感,清晰地传遍整个作战室:
**“命令:”**
1. **“‘铁流’突击营:** 放弃所有无法修复的重装备!人员携带反坦克武器(铁拳、巴祖卡)及必要弹药,轻装徒步强行军!务必于 **T-3小时** 前抵达‘铁砧’高地集结!允许使用一切手段克服障碍!贻误战机者,军法从事!”
2. **“‘岩蜥’分队:** 坚守待命!提高隐蔽等级!引导信号发射时间,**提前至T-0小时减15分钟!** 务必确保信号有效!若遭遇暴露风险,优先自保,可放弃次要节点!”
3. **“‘鹰隼’空军:** 攻击计划**不变**!‘隼’中队按原计划起飞!若曼德勒气象低于目视攻击标准,改为低空穿云进入,使用机载无线电导航(如有)配合地图推算,对跑道及停机坪进行**面积覆盖轰炸**,务必迟滞敌机起飞!‘尖啸’中队,**赌上暹罗空军的荣耀**,无论密铁拉上空是晴是雨,只要‘岩蜥’信号亮起,俯冲角度低于45度也要把炸弹给我投下去!哪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