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好小说网 > 医圣杨洪一 > 第122章 附子迷局

第122章 附子迷局

铅灰色的雨幕撕开一道缝隙时,徐济安的八抬大轿正碾过疫区泥泞的街道。?看,书.屋·晓·税′王¢ ,毋`错¨内!容*轿夫们穿着太医院特制的避瘟坎肩,肩舆两侧悬着的铜铃却在无风时发出细碎的声响——那铃声并非驱邪,而是药王会特有的联络暗号。杨洪一立在回春堂门槛上,看着轿帘掀开处露出的五品鹭鸶补子,指尖不自觉地捻住了腰间的《神农本草经》残卷。

"让开让开!太医院徐院判送药来了!"随从们挥着水火棍驱散围在药铺前的百姓。徐济安身着织金锦袍下轿,银簪绾着的发髻一丝不苟,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悲悯:"诸位乡亲受苦了,本院判奉圣上旨意,特送改良附子理中汤前来。"

十几个药箱在雨中打开,深褐色的药汤散发出浓烈的辛香。杨洪一接过差役递来的药包,指尖刚触到油纸就猛地缩回——那药包烫得异常,仿佛刚从沸水里捞出。他捏碎一块附子,黑褐色的饮片在掌心化为粉末,浓烈的麻涩味直冲鼻腔:"徐院判,这制附子每剂竟有五钱?"

徐济安用银簪挑起药渣,在围观百姓面前晃了晃:"杨先生莫非忘了《伤寒论》?'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本院判按古法折算,五钱不过是两枚用量。!w.6¨1+p`.¢c.o′m¨"他话音未落,身后随从已掀开担架——上面躺着的绸缎商人虽已退热,却双目呆滞,舌苔黄厚得如同锅巴,嘴角还残留着呕吐物的酸腐气。

"这是热邪内闭之象!"杨洪一踏前一步,挡在药箱前,"附子性大热,过量使用犹如抱薪救火,只会让温疫邪毒郁闭于内!"他指向患者僵直的手指,"诸位请看,此君指端青紫,正是热邪无法外散的明证!"

徐济安冷笑一声,拂袖走向下一个药箱:"杨先生治不了病,倒会危言耸听。"他示意随从分发药包,"《神农本草经》明言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如今春寒料峭,正宜用此药固本培元。至于这舌苔..."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本线装书,"本院判新得《温疫论》抄本,上面说这是'邪去正安'的佳兆。"

杨洪一的目光落在那本书的封皮上——烫金的题字下,隐约可见一枚黑色小花的暗纹。那是药王会秘传典籍的标记!他正要细看,徐济安已合上书册,对百姓们拱手道:"诸位放心服药,三日内若不见好转,本院判自请革职谢罪。"

雨又密了起来,徐济安的轿子消失在街角时,杨洪一突然闻到一股异样的辛辣气。他冲进后堂,只见药童正对着一堆"石膏"发愁:"先生,这石膏怎么闻着像干姜?"

那些本该辛寒清热的石膏块,竟带着浓烈的干姜气味,断面还残留着纤维状纹理。_优\品~晓·说+蛧? `首,发¢杨洪一猛地打开暗格,《神农本草经》残卷自动翻开到"石膏,味辛,微寒"一页,旁边有人用朱砂画了条吐信的毒蛇,蛇眼正是徐济安的官印形状。更骇人的是,在"干姜,味辛,温"的条目下,用鲜血写着一行小字:"以热助热,可使温疫十倍发作。"

"徐济安在换药材!"杨洪一抓起一块"石膏"砸在药臼里,干姜的粉末飞溅出来,"他故意用燥热的干姜替换石膏,就是要让患者体内的热邪更加炽盛!"

药童吓得打翻了药罐:"那...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窗外突然传来凄厉的哭喊,杨洪一冲出去时,只见方才领了药包的货郎倒在泥地里,七窍流出黑血。他探向货郎的颈动脉,脉搏已如游丝,而嘴角残留的药渣里,除了过量附子,竟还有半片蛇鳞——那是赤练蛇的毒腺鳞片!

"先生,太医院的人刚走,这蛇鳞..."药童的声音发抖。杨洪一捏碎鳞片,指腹沾上的粘液散发出熟悉的腥气——正是前日在徐济安药渣里发现的催瘟毒物。他猛地想起徐济安随从腰间的药囊,上面那朵几乎看不见的黑色小花,与药王会密信上的标记分毫不差。

深夜,杨洪一独自坐在药铺里,案头摆着三份药渣:徐济安的改良方、货郎的呕吐物、还有被替换的"石膏"。《神农本草经》残卷在烛火下泛着诡异的红光,"附子"条目下的朱砂蛇眼仿佛活了过来,蛇信指向"干姜"的注解。

"以附子助热,以干姜闭邪,再混入蛇涎催瘟..."杨洪一喃喃自语,突然抓起狼毫在宣纸上疾书,"这不是治病,这是在养瘟!"

他画出徐济安的药方配伍图,过量附子与干姜形成的燥热之力,恰好能为蛇涎中的瘟毒提供温床。更可怕的是,患者服下此药后看似退热,实则邪毒被闭在体内,一旦发作便是必死之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