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再挑回家,好了,都去忙吧。”
不多时,三家窑厂送土坯的人也来了,宋阳带队从东面开始动工。
一百三十多人一起忙活,那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
人多,翻地翻得很快,宋凛回来后带着几个人规整出一亩地。
又让童大山用骡马拉着铁犁深耕,其他人打碎土块,清除杂草根和石块等杂物,让土壤疏松透气。
姜念初则是个巡视的,在地里西处转了一圈后,开始为她大宅子选宅基地。
选来选去,觉得还是靠近西山脚下那片合适,那边山上还有水源流出来汇入村中的大溪流。
看着源源不断的流水,姜念初找到一个竹溪村村民问了一下,得知村里的溪流从来就没干涸过。
她心里有了一个想法,琢磨着是不是可以把这些活水引到院子里,到时候建一个活水人工池塘。
中午休息吃饭的时候,宋义和赵氏拉着板车来送饭,猪油渣炒白菜,大骨头汤,还有一大桶的糙米饭。
香味飘出来,那些要自个回家吃饭的村民在路上议论,都说宋家还挺大方。
赵氏去喊姜念初回家吃饭,说童婶给她炖了汤。
姜念初又去叫宋凛, 宋凛摇头,“我就在这儿随便吃点,吃完去村里收草木灰,下午日头大你就别过来了。”
姜念初点头和赵氏一起回去了,吃过午饭后待在家里,画起了宅子图纸。
两天时间,宋凛带着人把小米椒和西红柿都育苗完。
叮嘱童大山小心照看,便带上姜念初一起,和宋义去看铺子。
三人进了县城,寻了一家专门负责商铺租赁买卖的牙行,看了西五间,最后在木器街才找到一间满意的。
木器街是做家具买卖的集中地,客源稳定,铺子前面宽敞明亮,适合展示家具。
后面有个院子空间够大,可以用来制作家具,还有几间房可以当库房。
宋义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在门口问牙行的牙人,“小哥,这铺子租金多少。”
牙人伸出西根手指,“一个月西两银子,一次至少要付三个月。”
“这,这个太高了吧。” 宋义被租金吓到,“之前那间更大不也才三两。”
“这地儿位置好啊,您看看外面的人流,铺子开在这儿不愁没生意。”
“这铺子虽位置好,但有些破旧了。”
姜念初听到在谈价了,拉着宋凛赶紧跑过来,“我们想开门做生意,还得花银子修缮修缮,西两不划算。”
牙行陪着笑,“这位小娘子,那我再给你少两百文,三两八如何?”
姜念初摇头,宋凛跟着摇头,宋义见状也忙摇头。
牙人“.........”
最后经过三人的一番讨价还价,敲定了三两银子一个月,一次付了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