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
她暗自盘算着:看来给王眉的货最好从外村采购,把本村的玉米留给线上零售,这样方更灵活调配。
想到昨天张兰欲言又止的样子,陆清予决定午饭后就去找她商量。
刚踏进张兰家院子,就看见她正坐在屋檐下缝补衣服,老花镜架在鼻梁上,针线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婶子,吃过午饭了吗?"陆清予笑着打招呼。
"早吃啦!快过来坐。"张兰抬起头,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这是小莉的衣服?"
"可不是嘛!"张兰嘴上抱怨着,嘴角却止不住上扬,"这丫头在学校就没个消停,整天跟同学打打闹闹的,衣服三天两头就开线。"
陆清予会意地笑笑,顺势切入正题,"对了婶子,您家今年的花玉米预计能收多少斤?"
张兰手上的针线突然停住了,眼睛一亮,"来订单了?"那热切的目光让陆清予都有些招架不住。
"是有一些,不过是批发给老客户,价格不算高。"陆清予解释道。
"是去年那个大客户吗?今年要多少?"张兰急切地追问,去年一下卖出去几千斤的事儿她还记忆犹新。
"一万斤。"
"这么多!"张兰又惊又喜,随即又担忧起来,"那得全村出动了,什么时候要货?你跟村长说了吗?"
话刚出口,她突然意识到什么,拍了拍脑门,"瞧我这记性,咱们村的玉米大多还没熟透呢!"
陆清予点点头,"所以我正想问问,婶子您在外村有亲戚也种花玉米的吗?"
张兰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她娘家就在九公里外的邻村,家中如今是小弟当家。
今年一样遭了灾,房子虽没塌但外墙受损,至今未修补。最让她挂心的是小弟家还有两孩子,一个读高中一个上大学,正是花钱的时候。
这两月她经常回去拿鸡蛋,就是为了帮卖给陆清予,可一个月两三百块的收入,也只是杯水车薪。
"我娘家就种了一亩花玉米,"张兰的声音不自觉地轻快起来,"说来也巧,那块地地势高,这次暴雨一点都没受影响,玉米长得可好了。"
她偷偷观察着陆清予的反应,心里盘算着:要是能通过清予卖出去,肯定比拉到县城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