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有点可笑。
但就是会有人信。
宣导团组织的工人代表选举,报名者寥寥无几。
对于支持新制的工人,家里半夜被人砸了窗户,分给他们田,但他们田里的庄稼被人偷偷毁坏。
宣导团成员们白天宣讲,晚上还要应对层出不穷的恐吓、造谣和软抵制,心力交瘁。
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能怎么样。
因为百姓是基石,能杀,但总不能全杀。
暴力执政更容易引发叛乱,即便可以短暂镇压,但时间久了,还是会爆发。
姜翔不是冯子航,他做不到冯子航那样一言九鼎,一人镇一国。
……
至于推行全民武装,人人持枪的事情。
更是无比艰难,即便之前冯子航己经实行过这个政策,但真正能够手持武器,并且会运用的还是少数,而且都是一些富贵人家。
姜翔需要做到让他们持枪并且会用。
这样才能在未来保护他们自己。
东山镇宣导团成员小王正在宣讲人人持枪保护自己的政策。
话音未落,台下就炸开了锅。
“枪?有了枪,两个有仇怨的人,万一想不开那枪崩了对方,这责任谁来担?”说话的是东山镇镇长,他这话说的不无道理,小王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保卫自己?我看是招祸!以前有官府管着,现在枪在个人手里,一言不合就掏枪,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对啊!这枪发下来,就是祸根!”
一些地痞流氓却敏锐地嗅到了机会,开始私下串联,试图利用持枪政策组建自己的武装,对抗新政权,或者鱼肉乡里。
几枪击事件,更是让新制背上骂名。
如何让百姓理解武装人民是为了玄天界,而不是制造内乱,成了宣导团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即便枪会带来一些问题,也需要让百姓们提前接受,全国都有战斗力才有机会反抗玄天界。
这些问题都难以解决,困难重重。
姜翔也明白,空谈理想毫无用处。
那么就需要真正的让百姓觉得好才可以。
必须用实实在在的、惠及百姓们。
他坐镇新启城,不断地修改政策,要求各个部门全力配合宣导团。
同年,他召开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
这一次出席的人数略微增加,但放眼全国仍然不算多。
会议结束。
王晶的农业部派出农业技术员,手把手指导加入新制的百姓如何种植,如何使用农具,即便是石沟屯这样偏远的地方,也成立互助农会。
当第一季收成下来,农会成员的收成普遍高出三成,且能集中力量修建小型水利。
百姓们对于新制开始有了拥护的声音。
同时电力也普及至南方城市,桑林镇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在宣导团协调下。
由工人、农民和镇上技术人员共同出力,架设起简易线路,又点亮了一批电灯。
整个村庄沸腾了,原本只用于大型工厂以及富贵人家的电灯走进千家万户。
这看的见的光芒,比千言万语更好用。
姜翔则学着皇帝,亲自编写很多书籍。
比如【百姓的权利与义务】、【新制的好处】、【如何考上公务员】、【公务员的义务】之类的书籍。
用最首白的语言解释什么是选能人为我们办事,什么是工厂利润大家分。
新历79年春。
整整两年半的时间,炎黄共和国在慢慢改变。
石沟屯,互助农会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就连镇长也成为新制的拥护者。
桑林镇,几家工坊的工人成功选举出自己的代表,自己为自己争取利益。
工人们主动踏出了第一步,姜翔便令人收了工坊主的厂子,虽然还远非理想,但工人第一次在利润分配和劳动条件上有了发言权。
东山镇,当经过严格训练民兵队,成功挫败了一起由地痞勾结旧势力企图武装夺权的阴谋。
民兵队长,一个以前老实巴交的铁匠在大会上讲述经过。
并强调枪我们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持枪,开始从祸根变成了一种底气。
这也是全民对抗玄天界的底气。
只要口径足够大,那些炼气修士敢来,他们就得死。
至少再也不会无力反抗。
帝国议会大厅。
姜翔看着各地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