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高等级的强大施法者,比如像戈特弗里德那样的大法师,才有可能凭借自身强大的精神力和对魔网的深刻理解,在自己体内,构建起一个微缩的、相对独立的能量循环系统,即所谓的“内构魔网”或“微魔网”。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离开了魔网,就能无限施法。
“微魔网”的作用,更多的是作为一个高效的“储能池”和“稳压器”。它能让大法师们储存远超普通法师的魔力,并且在施法时更加稳定、高效。那个时候,他们才拥有了接近于林天鱼【幻想】面板上“灵能值”的概念,拥有了可以被量化和自由支配的“法力池”。
而对于绝大部分的普通法师来说,他们更像是一截“管道”,每次施法,都是一次临时的“引流”。一旦他们处于低魔、甚至无魔的环境中,体内的那点可怜的魔力,就会因为内外“魔力压差”的存在,而止不住地逸散出去,就像高气压区的气体会自发地涌向低气压区一样,“微魔网”这类高级技巧,则可以极大地减缓甚至避免这个问题,将魔力的逸散速率降到最低。
基于对魔网的不同理解和应用方式,这个世界的法师群体,也逐渐分化出了不同的流派。
其中最主流的两个,便是“构筑流派”和“外化流派”。
“构筑流派”,又被称为“内求派”。他们认为,一切力量都应归于自身。他们的修行方式,就是不断地打磨、精炼自己体内的那个“微魔网”,让它变得更精细、更复杂、更高效。
他们的终极目标,是让这个“微魔网”能够像真正的世界魔网一样,可以自行产生魔力,从而摆脱对外界魔网的依赖,达到“我即世界”的至高境界。
然而,这个流派存在一个致命的理论瓶颈——他们无法创造出真正的“原始魔力”。
现在,所有法师能接触到的魔力,都是从魔网这张大网上提取下来的、带有各种元素属性的“二手能量”。
构筑流派的理论家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推导,一致猜测:这些带有属性的元素魔力,必然存在着一种更本源、更初级的形态。
这就如同在林天鱼的世界里,煤炭燃烧释放的能量,源自于分子间化学键的断裂与重组;而核能,则源自于更深层次的、中子与质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
这些所谓的火元素、水元素,也必然是由某种更基础的、真正意义上的“无属性魔力”所构成的。
可惜的是,他们虽然推导出了这个理论,却始终无法在现实中观察到、也无法通过任何手段,将元素魔力逆向转换成那种传说中的“原始魔力”。
而另一个主流流派,则被称为“外化流派”或“外求派”。
他们认为,个体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而世界魔网的力量是无穷的。与其费尽心思在自己体内构建一个脆弱的“小水池”,为什么不首接想办法,将外界那片无穷无尽的“汪洋大海”,化为自己力量的延伸呢?
低级施法者,必须先用精神力,像抽水机一样,将魔网上的魔力引入自己的精神海,然后再进行加工和释放,这个过程,就像林天鱼之前理解的那样,他们自身只是一个“管道”。
而“外化流派”的法师们,则觉得自己凭什么不能首接在体外,就在那奔腾的魔力大河里,完成对魔力的烙印与掌控?
他们致力于研究如何用最小的精神力撬动最大的外界魔力,如何首接在魔网上构建法术模型。这种方式,可以彻底解放施法者自身的“魔力上限”,让他们不必再忍受自身精神海那缓慢的“能量转换率”,从而施展出远超自身等级的、威力更加宏大的法术。
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的意志与世界魔网深度融合,达到“世界即我”的境界。
当然,这两个流派并非完全对立,许多大法师都是兼修两种理论。
比如戈特弗里德,他既拥有强大的“内构魔网”,也精通首接调动外界魔网施法的技巧。
但现在,他遇到了林天鱼。
一个……活生生的、能够首接产生和操控“原始魔力”的、行走的神迹。
这对于一个毕生追求魔法真理的“构筑派”大法师来说,其诱惑力,是任何金钱、权势都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