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马旭,却看得心惊肉跳。
他将自己代入到哈特的位置上,飞快地进行着分析:“这种球,轨迹平,旋转快,出击的风险太大了。一旦没拿到球,身后就是空门。最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坚守门线,相信自己的反应,去扑第二落点……”
还没等他分析完,第16分钟,斯托克城,又一次获得了前场界外球。
德拉普,再次拿起了他那标志性的毛巾。
“手榴弹”再一次来袭!
这一次,皮球的落点更靠近球门!禁区内再次陷入混战!哈特在人群的干扰下,出击时单拳击球,但没有打远!
皮球落在了禁区线上!
斯托克城的中场球员,一脚凌空抽射!
“砰!”
皮球,狠狠地砸在了横梁上,弹了出来!曼城队,再次逃过一劫!
替补席上,曼奇尼的脸色,己经变得铁青。
而在遥远的中国,虎扑的首播帖里,己经炸开了锅。
“我靠!这斯托克城的界外球也太BUG了吧!”
“哈特有点慌了啊!这两次处理球,都好狼狈!”
“如果是旭哥在场上就好了!他那身高和臂展,控制范围大,肯定不怕这种高空球!”
马旭坐在场边,手心也微微出汗。他知道,球迷们的看法有道理。面对这种简单粗暴、不讲道理的战术,自己的身高和那套“预知系统”,确实是最好的克星。
久守必失的魔咒,在第28分钟,终于应验了。
第三颗“手榴弹”,如期而至。
禁区内,再次陷入一片混乱。这一次,哈特在出击时,被对方高大的中锋用身体死死地卡住了位置,他奋力起跳,却只碰到了空气!
皮球,被对方的另一名中锋,轻松地顶入空门!
1:0!斯托-克城领先!
整个不列颠尼亚球场,彻底陷入了疯狂!
丢球后的哈特,愤怒地向裁判投诉对方冲撞门将,但裁判不予理会。
第三幕:挣扎与救赎(下半场)
中场休息时,客队更衣室里,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曼奇尼没有发火,他只是平静地对球员们说:“我们陷入了对方的节奏。下半场,把球控制在脚下,用传球,而不是身体,去赢得比赛。”
下半场,曼城队如梦方醒,他们利用技术优势,逐渐掌控了比赛。
第65分钟,特维斯在禁区内,用一次精彩的个人表演,晃开角度后,一脚劲射,扳平了比分!1:1!
这个进球,让曼城队看到了反超的希望。
然而,斯托克城的防守极其顽强,他们的主场,也如同有魔咒加持。
比赛第81分钟,斯托克城利用一次反击机会,再次由德拉普在边路送出传中!这一次,他们的中锋,在禁区内抢点头球攻门!
这是一个近在咫尺的、必进的头球!
就在这关键时刻,上半场表现挣扎的乔·哈特,展现出了他作为英格兰国门的实力和韧性!
他用一次世界级的、近乎于本能的极限反应,飞身将球从门线上捞了出来!
一次伟大的救赎!
这次扑救,也彻底保住了曼城队的最后底线。
替补席上的马旭,在看到这次扑救后,第一个站起来,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用力地鼓掌。
他不是在为哈特喝彩,他是在为这种在逆境中,能够完成自我救赎的、强大的“门将意志”而喝彩。
这是他今天,在这场“旁观的战争”中,学到的、最宝贵的一课。
第西幕:未尽的战争(赛后)
最终,比赛以1:1收场。
对于客场作战的曼城来说,在“天空之城”带走一分,并不是一个不可接受的结果。
但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媒体的焦点,依然对准了那个丢球和哈特的表现。
曼奇尼一如既往地维护着自己的球员:“在一座像不列颠尼亚这样的球场,任何门将都会遇到麻烦。乔在上半场犯了一个错误,但他在下半场,用一次伟大的扑救,为我们保住了积分。他依然是我的头号门将。”
但这番话,在媒体和球迷听来,却更像是一种“官方说辞”。
当晚,关于“哈特是否还胜任曼城一号”的辩论,在各大平台愈演愈烈。
中国的球迷们,更是将哈特处理高空球的犹豫,和马旭之前那几次霸道的出击,做成了对比图。
“高下立判!”
“不是我黑哈特,就今天这比赛,换我旭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