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万人守玉门关。带领一万陷阵营在百河溪一带狙击鞑子,拖住鞑子过快逼近木南府,等待支援。”
“是,苏大人。”
“等等!”
“大人还有何吩咐?”
苏小楼取出地图,还有从镇北将军府带出的布防图,大致看了一下。
从腰间掏出一块腰牌,递给参将道:“你遣亲信,持此块镇北将军府腰牌,往百河溪以北一百五十里处,请求哈里台萧源所部大军前往百河溪狙击鞑子。”
“再遣亲信,持此令牌往东两百里,请求北三镇马福和刘其狂刀两路大军驰援百河溪,合围鞑子南下劫掠大军!”
那参将拿着令牌,亲自仔细交代亲卫,一人带三匹马,日夜兼程赶去送信。
“苏大人,末将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另外一名参将行礼道。
“但说无妨!”
“若无大印批文,恐怕连李将军也请不动这三路大军支援。”
苏小楼闻言叹了叹,背负着手看着壮观巍峨的雪山,何尝不知此人所言。
但是要拿到大印批文,来回铁门寒关或者木南府最少需要五日,那时鞑子大军不知深入到哪了。
且死马当活马医。
“听天由命吧,如今只能靠你们这一万陷阵营大军先行拖住鞑子。”说完拍了拍那参将的肩膀。
其中意味,几个参将是懂的,陷阵营未按朝廷要求设置预警哨所,若是南下鞑子造成太大的损失,恐怕陷阵营少不了要被清洗一番。
特别是玉门关陷阵营军中高层,怕是没几个能脱得了干系。
再嘱咐了几个参将派遣几队斥候严密监视山中鞑子大军动向。
剩下一千余人先行赶往百河城,加强防御,等待增援。
苏小楼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当前的安排也仅仅基于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作出的最合理的安排。
他可不认为自己是天命之子,跑到百河城就能大败鞑子大军。
所以他带领十余士兵返回玉门关。
能做的他都做了,剩下的交给天意吧!
既然鞑子大军南下,已经到达木南山脉边缘,最多到晚上,鞑子前锋就会出山。
所以暂时还不能返回木南城,留在玉门关反而更安全。
鞑子三万人也不可能对木南府有威胁,木南府有两万铁剑营,六万陷阵营。
而且主将都是名将,守城绰绰有余。当年二十万鞑子大军都没能登上木南城的城墙,何况这小小的三万人。
喜欢那年,修行路上弑了许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