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的舒适。
“烦嬷嬷去请大灶房的常三婶煲一盅败火清热的汤亲自送来。”
顿了顿,李蕖又补充:“男女皆可用的。”
徐嬷嬷瞬间领悟。
姨娘如今身子方便,是想要固宠了。
于是笑眯眯的去大灶房办事。
李蕖又剥了两颗葡萄,便去院中消食打转。
徐嬷嬷带着常三娘找到李蕖的时候,李蕖正指着西北角的一片蔷薇花道:“除了,栽一棵桂树吧,最好是五年上的,我喜欢。”
红果赶紧应下。
常三娘手中端着汤盅,瞧李蕖转过身来,赶紧给李蕖行礼:“见过李姨娘。”
“这么晚了,辛苦你还要忙活。”
“都是老奴本分。”
“我也不白要你的汤。”李蕖朝耳房走去,“前几天做了点好东西,常婶儿拿回去试试吧。”
徐嬷嬷顺势接下常三娘手中的汤,示意常三娘跟上李蕖。
常三娘略显忐忑。
李蕖到耳房,拿出了自己之前准备好的面膜还有写好的内调方子,坐到了靠窗的美人榻上,仿若在斜倚赏月,眼角余光恰能扫到院中庭:“你自己识字吗?”
“当家的认识些许字。”
李蕖将东西交给常三娘:“待到痘痘控制住,便再来寻我,我给你除印的方子。”
常三娘一脸惊喜,忍不住抬头看向李蕖:“这,这是……”
李蕖笑得温和:“虽然没能合作成功,但买卖不在仁义在,希望常三哥早日除去顽疾。”
常三娘赶紧叩头谢恩。
“倒也不必谢我,我也是有所求。”
常三娘眼中的感激顿时减淡:“姨娘不妨首说,若老奴能帮得上,一定不推辞。”
“岫岩阁那晚……常婶儿是什么时候知道三爷要过去的?”
常三娘松了一口气,如实回:“老奴等人准备好请新娘子出门拜天地的时候,被守门的徐嬷嬷带着人拦住了。”
也就是说,灶房的人也是蒙在鼓中的。
“可有听说三爷改变主意的原因。”
常三娘看了看李蕖,捏着手中的东西,逾矩劝诫:“三爷既然瞧中了姨娘,姨娘便收收心吧。外面有什么比周府锦衣玉食的快活?
至于原因,老奴等人又怎敢胡乱猜测上意。”
“也未曾听人提起过?”
常三娘想了想,然后道:“倒是有人提到,说那天爷心情不好,似乎是被京城来的人骂了。”
“骂的什么?”
常三娘摇摇头。
所以,周缙改变主意是有诱因的?
李蕖眼角余光瞧见徐嬷嬷提着食盒走来,坐正了身体:“今日的话,出我口,入你耳,日后莫要乱谈。”
“老奴省的。”
“对了,这汤败火清热?”
“冬瓜荷叶汤,冬瓜利水去湿去暑,荷叶清热解毒,除烦通窍,加瘦肉成汤有荷叶香味、瘦肉鲜美,瓜之甜味,清热败火且十分可口,夏季最宜。”
恰逢徐嬷嬷笑着进门:“姨娘,是否要换身衣裳?”
李蕖现在身着自己要求裁缝制作的素绸吊带长裙,身披同色睡袍。庸赖风情有,但去锦绣堂还有一截路,这身打扮不合适。
李蕖起身朝外走去:“嬷嬷替我去一趟,定要说明妾对爷的心意。”
徐嬷嬷一脸诧异:“老,老奴去?”
“您老左右逢源且能说会道,我信您定能如我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