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在这种紧锣密鼓的研发和学习中,飞速地流逝。
一周后,当研究所再次召开关于“破晓”电磁狙击步枪核心部件的技术研讨会时,陈默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在一旁听着,偶尔提出一些“奇思妙想”的旁听者了。
“……关于加速线圈的磁场聚焦问题,”一名负责电磁领域的专家,指着投影幕布上一张复杂的磁场分布图,皱着眉头说道,“我们目前采用的亥姆霍兹线圈结构,虽然能产生相对均匀的磁场,但在能量利用率上,还是有很大的损耗。大约有百分之十五的磁力线是向外发散的,无法有效地作用在弹丸上。”
“如果……我们尝试将线圈的结构,从传统的圆柱形,改成halbach阵列式的矩形结构呢?”
一个略显沙哑但异常沉稳的声音,突然在会议室里响起。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到了声音的来源处——陈默的身上。
只见陈默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记号笔,动作娴熟地在白板上绘制出了一个复杂的磁铁阵列结构图。
“halbach阵矢,通过特殊排列的永磁体,可以将磁场最大限度地汇聚到阵列的一侧,而另一侧的磁场则会互相抵消,趋近于零。”他一边画,一边解释道,“如果我们用这种结构来设计我们的加速导轨,理论上,可以将磁场的利用率,从现在的百分之八十五,提升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这意味着,在同等的能量输入下,弹丸获得的动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死寂。紧接着,爆发出了压抑不住的、充满了惊喜和赞叹的议论声。
陆永安所长更是激动地站了起来,他快步走到白板前,看着陈默绘制的那张堪称完美的阵列图,眼中放出了异样的光彩:“halbach阵列!对啊!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这个理论我二十年前就接触过,但当时受限于材料和加工工艺,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陈默同志,你……你这个提议太关键了!它不仅解决了磁场聚焦的问题,甚至可能让‘破晓’的整体性能,再上一个台阶!”
秦枫工程师也用一种看怪物般的眼神看着陈默。他实在无法想象,一个星期前还对这些专业知识一知半解的年轻人,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如此深奥的理论,并能如此精准地将其应用到实际设计中来的。
陈默自己,也为这种能够真正参与到核心技术讨论中,并且能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感觉,而感到一阵由衷的喜悦和满足。这比他之前在公司里,解决掉一个困扰了团队数天的bug时,所获得的成就感,还要强烈千倍、万倍。
并且,最令他感到高兴的是,在这里,他不必再像之前在南星龙苑的小公寓里那样,为了制作一个样品或者一个简单的模板,为了一颗特定规格的螺丝、一根粗细合适的导线、甚至是一块大小恰当的电路板而费尽周折,冒着生命危险去外面搜寻。
在研究所里,虽然很多末世前价值连城的高精尖设备,因为电力供应不足或者缺乏专业的维护而无法启动,但基础的材料和工具,却储备得异常丰富。一排排整齐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规格的螺丝、铆钉、垫片;一卷卷不同材质、不同线径的导线被分门别类地挂在墙上;各种型号的电阻、电容、晶体管,更是被装在一个个贴着标签的抽屉里,应有尽有。
陈默知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材料,都是据点的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从城市废墟中抢救回来的。它们中的每一颗螺丝,每一寸导线,都凝结着牺牲和希望。这也让他更加珍惜每一次实验的机会,更加严谨地对待每一个设计细节。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破晓”项目组,都进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工作状态。
陈默、秦枫工程师,以及那几位在各自领域都堪称权威的专家,几乎是夜以继日地围绕着那张巨大的工作台。工作台上,铺满了密密麻麻、不断被修改和完善的设计草图。有整体的枪械结构图,有局部零部件的3d分解图,更有那复杂如蛛网般的能量传导线路走向图。
他们时而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参数而激烈地争论,每个人都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理论和依据,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步。一个负责材料学的白发老教授,会因为秦枫为了追求枪械的轻量化而选择了一种强度稍逊的复合材料而拍着桌子,大声斥责他这是在拿战士的生命开玩笑。而秦枫也会毫不客气地反驳,指出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零点一公斤的重量差异,都可能影响到战士的机动性和反应速度。
他们时而又会因为一个共同的技术难题,比如如何在高强度放电时,有效地抑制电磁脉冲对周围